中成药偏瘫复原丸,名字就表明了其为中风恢复期所用,助病人好好恢复,祛病复元。
血瘀是引起中风的常见原因,而气血一体,故气虚血瘀均是风痰瘀阻的前提。所以这个方子是围绕着补气血,活血化瘀及除风痰瘀阻进行的。
用药也比较宏伟,共35味。
*芪、人参、当归、川芎、赤芍、熟地*、丹参、三七、牛膝、天麻、僵蚕(炒)、全蝎、钩藤、白附子(矾炙)、秦艽、地龙、铁丝威灵仙、防风、杜仲(炭)、补骨脂(盐炙)、骨碎补、香附(醋炙)、沉香、肉桂、豆蔻仁、茯苓、泽泻、桂枝、白术(炒)、枳壳(炒)、麦冬、法半夏、安息香、甘草、冰片。
一起来拆解本方,看三招。
其一,补气补血,活血化瘀
本方落笔就让*芪人参来将内气外气充满。防止气虚产生血瘀。
气虚又和血虚往往并排而行,所以补血祖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去掉养血柔肝之白芍,用化瘀力强的赤芍取代,是化瘀版的补血四物汤。
丹参、三七搭配能化心脑之瘀。
其二,除风痰瘀阻
所谓风,包括了内风外风,内风主要指肝风。
而痰,脾湿生痰。痰随气而行,无处不到,若到达肝经,引动肝木生风,或原本有痰,外受风邪所扰,均可形成风痰。
所以健脾化痰,平肝风除外风也是本方的要务。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是化脾胃痰湿方。而白术补脾利湿,枳壳宽胸理气,豆蔻仁化湿和胃,行气宽中。
麦冬养胃液,秦艽清胃热,共养脾胃,防脾湿生痰。
因本症表现湿痰偏盛,又加泽泻宣通内脏之湿。桂枝通阳化气助水湿气化。
天麻,长于平肝息风,治虚风上扰,并止手足拘挛。
钩藤平肝,防肝风上扰头目。
防风就像戍边的战士,防外风进犯。
香附行血中之气,并能理气宽中,发散祛痰。
沉香专于化气,佐攻痰药,降气安神。共使血随气行,痰随气转,打通阻滞。
威灵仙,主诸风,凡堵塞性病症,加入威灵仙,往往可提高疗效。
安息香,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防中风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
冰片,打通诸窍,散郁火。窍道一通,瘀阻则除。为上药收尾。
其三,治症状
1治口眼歪斜,肢麻发颤。
制白附子,僵蚕祛风痰、解痉挛。全蝎祛风止抽搐。共治口眼歪斜,肢麻发颤。
2治足膝浮肿
浮肿与湿有关。本方之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正是利水第一方五苓散之四味,配牛膝下行至足膝,可治足膝浮肿。
3治行步艰难,筋骨疼痛,手足拘挛。
秦艽以祛风兼活血之功,是治筋脉屈伸不利,骨节酸痛等的良将。
地龙善于穿行,舒筋活络。
威灵仙善通经络,除寒湿。
牛膝,利膝之药,可通利关节。
杜仲威灵仙,前者强腰健骨,后者温通经络,打散瘀滞,疏筋利关节。
补骨脂(盐炙)、骨碎补,均以骨命名,均能补肾生髓而壮骨。
沉香扶脾达肾,让本元之火归位,使身体形成一个温暖的能量场。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二味就像后勤兵,也像擂鼓手,共助上药有充足的能量治筋骨手脚之病。
本方用药实在不少,但中风后遗症原本属疑难杂症,多味合用,各种阵法一齐上,齐心协力誓将敌人赶出家园。
那么多的用药,还可以扩展到肌肉萎缩、眼肌无力、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肌萎缩、眼花耳鸣、尿失禁、四肢瘫痪等症的治疗哦。本方对症,根据情况可以加大中成药的用量
(请在中医辩证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