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总有一死,古代帝王也逃脱不了死亡。天子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
毕竟人死亡后,尸体会逐渐腐烂,就会生虫滋生细菌,最终引发传染病。
其实古代帝王驾崩后都有一整套隆重的丧葬礼仪,以清朝皇帝为例,皇帝死后首先要在乾清宫停灵,时间长短不一:世祖25天,圣祖20天,世宗18天,高宗20天,较短的文宗也有11天;停灵后把棺材移到殡宫,停放时间更长:世祖2年又2个月,文宗1年,短的世宗也有1个月;在殡宫停放后再把棺材移到陵墓。总之皇帝死后基本要过数月乃至数年才埋进陵墓,尸体的防腐就至关重要了,总结有以下几种防腐方式:
首先,死后进行防腐处理。《周礼注疏》记载:“王崩大肆,以秬”就是指死后用黍酒沐浴,这样沐浴的尸体能防腐,长沙马王堆汉墓化验检测出了乙醇,说明埋葬时棺里放置了酒,此外古代帝王还有用汞和砷对尸体防腐的技术,典型的如秦始皇陵就检测出较高的汞浓度。
其次运用冰块降低温度。冰的防腐体现在降温上,这对于延缓尸体腐败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棺内放置花椒香料。古埃及人用乳香制造香尸(木乃伊),至今还保存在金字塔里。我国出土的古尸体千年不腐,检测发现了龙脑、安息香的身影。考古学家在在挖掘河北刘胜墓、马王堆一号汉墓时,都在墓内发现了花椒、香囊、香枕等,棺椁四周以木炭沙石填塞,使得墓室与外界隔绝,造成了封闭的环境,再用香料消毒,腐败细菌就很难生存了。
早在公元前年的埃及抄本,就记录了木乃伊的制作流程,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埃及法老木乃伊。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自然也有办法保存肉身。
再说皇帝死后,并不一定都是几个月之后才下葬。说几个月的多半是看了出自《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意思我就不说了,大家基本都能看得懂,不需要我再翻译了。
但是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这个《礼记·王制》里面,这段史料中有两个关键词:“殡”和“葬”。“葬”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大家所讲的下葬,相当于咱们民间所说的“入土为安”;“殡”的本意为停棺待葬,是指将尸体收敛于棺内,等待下葬。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古代丧礼进入“殡”的环节后,也就相当于结束了现代葬俗中的“停尸”。
说的再直白些,认为古代帝王会“停尸”数月,都是误解,因为尸体入棺后,已经进入了“殡”的环节。
按照《礼记》的说法,先秦时周天子也不过是停尸七日,诸侯则停尸五天,卿大夫、士和庶人,则停尸更短,而七月而葬、五月而葬和三月而葬,则是“待葬期”。当然,还需指出的是,以上说法,也是“理想化”的周礼,现实中并非完全恪守。
在瞿同祖所著《中国封建社会》中,曾对天子丧期进行过简单梳理,该书指出:“(天子丧期)多至七月,少至一月,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历史上并非每位周天子或皇帝,都会严格按照《周礼》的记载来下葬。
所以后面的皇帝下葬其时间有长有短,短一点的只有几天,长一点的甚是超过一年。
当然后面中国每个朝代对皇帝尸身处理方法都不太一样。就拿汉朝来说,当时的风气认为死后还能复活,而这个复活的关键就是玉。故当时对皇帝尸身先是按照礼仪来沐浴更衣,然后饭含珠玉,入殓的时候先是敛以缇缯十二重,再套上金缕玉衣等等。
而其他朝代又由于其社会以及风气之不同,对皇帝的尸身处理方式也有着各自的特色。总之越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死后复活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像秦始皇一样梦想羽化成仙,长生不老,最差也得活个万年然后掌控权势千把万年的。
再说说防腐观念,每个朝代都是会有差异的。像是汉代的皇族以及先秦贵族等等,他们对尸体防腐的观念就是玉能保住尸体不朽。故而身上到处都是放着大小不同的玉,汉代皇帝和诸侯王更是穿着金缕玉衣,再不济也会用各种玉来封一下自己的九窍。因为在那个时期,他们相信玉能够防止尸体不腐,是他们能复活重生的关键之一。
汉朝之后,其实人们也慢慢发觉,玉对尸体的防腐作用并没有多大关系,故而汉朝的那种重玉的防腐方法也就没有那么流行了。越到后世的帝陵就没有那么重玉了,这个从明万历皇帝的定陵考古就能看到历史之变化,之后各朝也有着自己的防腐方法,只是对复活这件事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而且古代的皇帝对于自己驾崩之后丧葬的隆重程度也有着不同的安排,像是汉文帝他下诏让自己七日之内就入葬了,后来有些皇帝入葬的日期更短,这样哪会担心腐烂的问题。而那些停放越久的尸体,以古代的防腐技术而言,湿尸的防腐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故停放越久其腐烂的味道弥漫在停放灵柩的宫殿中当然多多少少能闻到味道,但就算能闻到味道又如何?他们这这时候必须做的是自己没有闻到而已。所以古人对尸体的腐烂问题虽然会担心,但由于技术所限也只能是瞎操心而已,因为有礼的约束在里面。
说到了这里,我们再来简单解释下古代为何“不怕尸体腐烂”:前文已经讲到,现实中的“停尸”时间,其实也就是3-7天左右,此后便会将棺封闭起来,择处安置待葬。在周天子和贵族的丧礼中,会选用密封性很好的棺木,而且尸体会经过清理,加之棺内有大量的随葬品,使得里面留存的空气很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这样一来,尸体并不会严重腐烂。
天子和诸侯的“殡礼”和“葬礼”中,并非仅仅使用单棺,而是会用成套的葬具,由棺和椁组成。古人为了防止尸体腐烂,还尤为注重加强棺椁的密封性。为了实现密封和防潮,有时会在葬具中灌有松香、涂有膏泥或放置木炭等。在多重棺椁的保护下,尸体处于一个避光、密封和相对恒温的状态,自然也就不会严重腐朽了。
另外,古代贵族在停尸的过程中,也已经懂得利用冰块来降温,以防止夏天尸体腐化变质。尽管过去没有冰箱和冰柜,但王宫和皇宫内都会有大型的冰窖,用以贮藏冰块,用于夏季消暑,同时也能供停尸时防腐。
有些古代帝王死后,其灵柩需要放置几个月才下葬,他们不担心尸体会腐烂吗?他们当然担心了,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很多人生病后会出现假死的症状,也就是昏迷过去,如果立即下葬可能会造成将人活埋的悲剧,同时这三天是办葬礼的时间,亲朋好友可以赶来见最后一面。
正由于古代技术落后,古人才会想出那么多办法,或制定制度或想办法保存肉身,正因古人无穷的智慧,才让我们中国跻身世界文明古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