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
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丹桂飘香。
桂花,作为一种天然香料,
不仅可以用来做熏香、沐浴,还可以佐食、入药。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的新时期时期。
《楚辞》中既有运用“美人香草”的比附,也有对高洁情操的赞美。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将香料的用途扩大到医学领域。
(陕西雍城遗址的战国时期的凤鸟衔环铜熏炉)
从古代起,东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就有对香料的需求,对香文化拥有共同认知。
香料是除瓷器、丝绸外,古代丝绸之路上常见的重要货物。
丝绸之路也因此变得香气扑鼻。
香料贸易不仅带动了古代中国与异域国家经济往来,
还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世俗文化、自然科技、医疗卫生知识的交流、借鉴、发扬、创新,
西南丝绸之路、麝香之路,皆因香料贸易而起。
唐时,仅西州-敦煌一线的药材市场上的香料、药材就多达余种,
且以波斯、印度、东罗马帝国、阿拉伯民族地区的香药、药材为多。
年,福建泉州发现的宋代商船中,沉香、檀香、降真香等香料木湿重达到多斤。
《听琴图》(局部),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
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着红袍、青袍听众和一名童子。
《博物志》中对汉武帝用西域使者所献香药祛疫的记载十分细致。
“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瘥。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阿拉伯输入的乳香、芦荟、龙涎香等药材至今为中国医学界广泛采用。
作为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材藏红花,“祖籍”为西班牙。
一些阿拉伯、波斯商人从此举家迁入中国,世代以经营香料、香药及传播香文化为生。
波斯药商后裔李珣,把家安在了中国四川,
他所著的《海药本草》一书,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曾作为香料的胡椒,在马来西亚大量种植,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
数代人的艰辛繁衍带动了当地社会发展、促进了文化融合。
此外,印篆、凝和、熏佩、涂傅等香文化的系统发展,
更是丰厚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民族交流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丝绸之路香气博物馆开张。
一起来看看传说中的香~
此图出自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宝典《科勒药用植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龙脑香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花为白色,叶子、花和果都有香气
龙脑香具有类似樟脑的香气,
原产于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
大约于隋代传入中国,可用来入药、食用、熏燃、熏茶、祭祀等,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时,曾回忆她身上的龙脑香气。
(清末民国日本来渊绘《唐玄宗杨贵妃吹笛之图》局部)
迷迭香是唇形科下著名的香料植物,原产自欧洲、北非及地中海沿岸,
可用于提取芳香油,调制香水,晒干后就变成厨房常用的调味料。
早在魏晋时,迷迭香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主要用于熏香、驱蚊和辟邪。
魏文帝对这种“扬条吐香,馥有令芳”的植物青睐有加,
曹植、王粲等各作有《迷迭香赋》,
辞藻华丽,不吝赞美。
丁香,又指丁香属植物树上的花蕾,香气宜人,
原产于南亚、东南亚及马达加斯加。
中国汉代,丁香被用于权臣面见皇帝前咀嚼,以清新口气。
传入欧洲后,被大量用于烹饪和熏香。
安息香,从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树干上提取香脂,干燥后的产物,
呈黄色,是制作高级焚香的原料。
“生南海、波斯国,树中脂也,转过桃胶,秋月采之。”
这里提到的“波斯”、“南海”正是香料的两大来源地伊朗和印度尼西亚。
安息香在中国主要用于中医和佛教法事,后融入日常生活。
苏合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树脂类香药之一,
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或提炼精油,亦可药用,能开郁化痰,行气活血。
如今绝大多数治心绞痛的急救中药都含有苏合香成分。
(鎏金银香囊)
苏合香原产于小亚细亚的南部、非洲、印度、土耳其。
东汉时已多有使用并深受推崇。
据《梦溪笔谈》载,宋真宗还曾以苏合香酒赐臣下调补身体。
彼时,熏香之风在宫庭和上层贵族之中盛行,
如皇帝的宠妃和贵妇以香汤沐浴、官员上朝要随身佩香,向皇帝奏事还要口含香料等等。
(卡式乳香树)
乳香之路是西亚阿曼前“来”中国之路。
乳香是橄榄科乳香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除了用于制香,乳香也是常用的中药材,可行气活血、消肿生肌,用于治疗多种病症。
魏晋南北朝时,乳香已有较多使用并收入本草典籍《名医别录》。
多用作香料,至唐代后被看作是中药上品。
此图出自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宝典《科勒药用植物》。
没药树原产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以及西亚的阿拉伯地区。
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乳香、没药贸易更加繁忙。
“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
曾作为中国乳香的重要供应地的阿曼的佐法尔地区,
也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
檀香能被国内民众广泛认知和使用,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它是古印度人最常使用的香料,香气浓烈,纹理细腻,焚香、雕刻两相宜,
后来逐步用于中医。
(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信仰面貌)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法华诸香”就包括檀香、沉香、多伽罗香(奇楠)等名贵香料。
北京雍和宫有一座用檀香木雕刻的高26米,直径3米巨佛像。
是西藏七世达赖喇嘛为了感谢清政府帮他平息了叛乱,请能工巧匠雕刻而成的,
当时把檀香木运到京城就花了整整3年时间。
作为香料的胡椒粒,西汉时从陆路传入中国,常被用于宫室装饰,
以椒和泥涂墙壁,取其温暖、芳香、多子之义。
汉武帝时,皇后所居的“椒房殿”便是得名于此。
这种古代印度大量出产的著名香料,同时远销欧洲。
包括胡椒在内的商品需求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贸易的渴望,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便开始了。
总的来说,中国本土香料还是比较贫乏,但仍有香料传出。
肉桂就是其中之一,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原产自中国广西。
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后,受到西方人的狂热追捧。
《博物志》中记录道:
“桂皮油价格高达-便士每磅,这相当于一名罗马士兵6年的工钱。”
生姜,国人最熟悉最常用的香料,产自亚热带地区,中国也有种植。
传入欧洲后,曾被当作非常贵重的香料。
在英国,一磅生姜就可以交换一只绵羊。
后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姜又传到了墨西哥。
现在,我国的姜仍在欧洲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都有很大的出口量。
借助香和香文化,古代中国与异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
借鉴、融合和创新。
物质成果和精神产品的互通有无,
推动了世界各民族的互相认知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张广琳审校/王沥慷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
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
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