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摘要:“瘟疫”是指那些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危害极大。中医在长期对抗瘟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主要体现为未病防病、已病防传的预防思想,强调把握事物发展的先兆,早防早治。对中医“防疫”思想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医;瘟病;防治
极具传染性的疾病被称为“瘟疫”,曾给古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使人们增强了危机意识,并继而有了防灾减害的思想,这促使中医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它、应对它,并在各种应对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如何防疫,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其本身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和步骤的,体现为一个过程,要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先兆,早防早治,这就是中医未病防病、已病防传的预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隔离检疫,切断传染源
疫病大多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是有效控制疫病流行的先决条件,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疫病患者的隔离是极其重要的,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初步建立了专门的隔离治疗区域,史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同时,对于密切接触者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晋书》中载“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不得入宫。”后世则有“患痘疮,无论兄弟妻子,但一切避匿不相见”之说。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描述接触肺痨时指出“凡近视此病者,不宜饥饿,虚者需服补药,宜佩安息香及麝香,则虫鬼不敢侵也”。《疫痧草》则说“家有疫痧人,吸收病人之毒而发病者,为传染,兄发痧而预使弟服药,若弟发痧而使兄他居之为妙乎?”且医者“宜远座不宜近对,即诊病看喉,亦不宜与病者正对,宜存气少言,夜勿宿于病者之家。”《治疫全书》更强调指出“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
随着社会变迁,历代疫病流行时官方或民间慈善机构所采取的隔离检疫制度和手段,也不断发展,除人群隔离外还曾实行过地区、国家间的隔离制度,如清代的《海录》就记载了为防痘疮传入而对外来海船进行海港检疫的制度。
隔离检疫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在有效控制疫病暴发流行和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主动防疫,先发以制邪
中医历来推崇顺应四时,天人合一的“柔顺”养生观。宋代《重修本草》指出“防患须在闲日,故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哉也。”中医认为顺应自然,颐养正气,增强体质,才能有效避免致病因素的侵袭,防止疾病的发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正是基于这种阴阳和调、邪不干正的认识,中医特别强调主动防疫的重要性。人痘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发明,认为人痘“疹子则与痘疹相似,彼此传染,但发过不再作耳”。清代朱奕梁《种痘心法》则称“痘苗传播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选练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本草纲目》中载“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同时,中医还认为要重视个人防护,避免污秽之气,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如“入疫病家,用雄黄涂鼻孔内,或香油涂鼻孔,或饮雄黄烧酒一杯,或食大蒜数瓣,……则所至不染”;“凡天行时疫,传染邪气,多于鼻孔吸入,若往病家,须用烧酒涂鼻,或用人马平安散涂鼻,要必饱食之后,饮酒数杯,方可出门。”等都是个人防护的典型记录。再如新年时饮屠苏酒,立春后庚子日宜合家服用蔓菁汁等也都是古代行之有效的防疫习俗。
3药物预防,手段宜多样化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而至”。在疫病的预防上,也强调除做好隔离并保持良好的环境、个人、饮食卫生习惯外,尚需重视药物预防。中医药物预防不仅是要针对病源,更强调扶正预防。《诸病源候论》中指出“人感乖候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需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内服、外用、佩带、悬挂和烧熏等都是药物预防所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
《素问?遗篇》载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肘后救急方》更列出了40余首防治方药,并记载饮屠苏酒可“辟疫气令人不染瘟病及伤寒”,并提出“饮先从小起……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瘟气也”,这些经验之谈多为后世延用。在服药方法上所强调的预防用药需讲究连续性和广泛性,对后人影响亦很大。
此外多种途径用药预防的手段,也被作为综合预防的方法予以采用,使得预防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用雄黄散涂于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等部位的方法;《延年秘录》、《备急千金要方》则载有用门上悬挂桑根或身上佩带药囊的方法;《备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还多处记载,疫气流行之时可于房内焚烧苍术、艾叶、白芷、丁香、硫磺等以进行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