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三、四月间,自然界的植物草木们,都在忙开花。不少芸香科、蔷薇科、安息香科的树木们,枝梢间都点缀着鲜花。山间的桃李芬菲,尚未开尽。到花店里,更是百花齐现,应景的鲜花不断。添一束沁香的文殊兰,插瓶可耐半月观赏。赏花,需要留意花期。有的花,花期很长。路上常见的红花羊蹄甲,从初冬绽开到仲春,花事仍未尽。而有的花,只有刹那芳华。比如昙花的盛开,只有短短数小时,难以邂逅。将花的赏花期,对应到喝茶的过程。概念相当于一款茶的耐泡程度/耐喝程度。究竟,在泡茶方法相同的情况下。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哪种茶更耐泡呢?《2》在回答正题前,先来讨论一个话题。耐泡度,是否检验一款茶叶品质的绝对标准?答案是否定的。纵观六大茶类的审评标准,评判一款茶的好与坏,重要的指标是看香气和滋味。茶香是否有杂味?香气能够足够馥郁,层次清晰多变?茶汤的滋味是否醇厚、鲜爽、饱满、有韵致?喝茶过后,回甘生津更是否迅速、明显?……衡量一款茶的品质标准,香气和滋味占了主体。剩余的细节指标,不外乎茶叶的外观、叶底等等。看干茶外在的整碎程度、匀称度是否好?看干茶的颜色是否自然?看一款茶泡开的叶底,能否拥有鲜活、软亮、舒展的特征?以上的指标,最能考验一款茶的硬实力。在这些常见的茶叶审评标准中,很少有出现“耐泡程度”的字眼。故而,耐泡程度并不能作为一款茶的绝对检测指标。好喝与否,才是关键!再加上,一款茶的耐泡次数,受喝茶人的主观程度影响较大。有的人对于茶汤的滋味要求高,喝茶只取精华。只喝前三、四冲,茶汤风味最佳的状态。剩余的茶味,便不再继续冲泡,而是直接浪费。也有的人喝茶习惯物尽其用。哪怕是茶味彻底泡淡了,泡出来的汤色与白开水无异,仍会继续冲泡下去。早年间,到外地出差。喝到了一泡彻底无味的茉莉花茶。那泡放在大茶壶内的花茶,作为办公待客茶,经过了无数回合的冲泡。等到后面再喝时,将近无味。然而,仍旧没有被“换茶”,继续泡了下去。按这样的情况,能称这款茶异常耐泡吗?完全不见得嘛。回到正题,究竟在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当中,哪个更耐泡。这是和品类无关,而和品质相关的问题。这里先排除掉冲泡的影响。以“茶味没有落下去”作为指标,究竟什么样的白茶才耐泡?《3》第一类,产区原料好的茶。就茶叶的产区而言,自然是高山茶品质更高,更耐泡。高山多云雾,好山好水,自然能够出产优质的白茶茶青。橘生淮南则为橘,枳生淮北则为枳。对于任何作物而言,产区均是考量品质的重要指标。具体到白茶,行业内公认的最佳产区是福鼎太姥山。太姥山高山茶园,综合的自然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汽、土壤、植被生态等,均极为有利茶树的生长。所以,太姥山高山茶原料,才能够领先于一众白茶。比起平地茶、外省茶,太姥山高山茶的先天出身,就要高上一截。纯正太姥山高山原料出品的白茶,在制茶工艺不出错的情况下。按正常的盖碗冲泡,随便泡上10来冲,挑战性一点不大。从茶叶的“耐喝”程度看。泡高山白茶,标准容量的盖碗,每次只需投茶5克。按正常的盖碗冲泡,注入沸水,快速出汤。茶味的浓淡程度适中,香气和滋味的层次丰富。随着逐次的注水冲泡,泡上10冲+,足够一个人喝茶消磨小半天的时间。而如果是内质有限的平地白茶,在相同的冲泡条件下,哪怕投茶8克,泡出来的茶味依旧有限。茶汤喝起来滋味不够丰富,茶香不足,韵味欠缺,并不好喝。更致命的是,这类原料内质单薄的白茶,很有可能泡了两三冲后,滋味就明显的落下去,不耐泡。如果是将内质欠缺的平地白茶,用作平时的口粮茶,一点儿也不耐喝!买茶选茶,茶叶的数量不贵多,而贵精。精制的、质优的好茶,既能耐泡,又能耐喝,对比起来更实惠!《4》第二类,采摘时机恰当的白茶。时代造就英雄。而采茶的时机,造就了一款好茶的起点。白茶的采摘,讲究其时适中。太早,不好。过晚,也不好。上一个周天(3月15日),晴空明媚,我们上了一趟太姥山。从那天开始,太姥山上才开始适量的采白毫银针。得到了充足的环境滋养,养足月的银针,芽头胖嘟嘟的,分外肥壮。如果在此之前,就已经早早采摘下来的茶青,养分发育不全。芽头还未长全,就被采采摘下来。这类的早采银针,无疑相当于白茶界的早产儿,内质不足。等到真正冲泡起来,滋味落得极快,不耐泡。前不久,村姑陈就亲自试喝了一泡,今年的早产银针,滋味感实在不佳。论耐泡程度和汤水的淳厚程度,远远不足正常银针!另外,就白毫银针的采摘先后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头采针,中期针,尾期针。就耐泡程度而言,自然是前两者更好。头采的银针,属于茶树的养分大爆发,养分足。中期的银针,年富力强,属于茶树的盛年时期。而到了尾期后,按自然的生长规律,茶树难以生发出足够强壮、粗壮的芽头。芽头模样略长略瘦的尾期针,内质积累远不足前者,故而耐泡程度要稍显不足。可见,采摘时期的先与后,对白毫银针的品质,有着关键影响!《5》第三类,制茶工艺出色的茶。白茶的制作,和其它茶类相比,看似简单。整体的主要制茶工艺,只有萎凋+干燥这两道。但是,这实际上并不容易。隔行如隔山,对有亲自感受过白茶制茶过程的人而言,自然觉得做好一款茶,很不容易。白茶的茶青原料采摘下来后,需要及时的薄摊、薄晾。唯有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的鲜叶,才不至于闷坏。平白的,让茶叶的先天内质遭受损耗,被浪费。再接着,在白茶的日光萎凋环节,萎凋叶接受的日光温度,不能太高。过于强烈的日光,容易损耗娇弱的茶青。一旦出现被晒伤,被晒损的白茶,后期冲泡起来,表现会逊色不少。另外,萎凋完成后,当萎凋叶的含水量达到百分之十几时,需要进一步干燥。要不然,仅仅通过萎凋,难以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合格的范围。按新版白茶国标规定,白茶的含水量红线是不能超过8.5%。然而,在实际情况里,在不过多损耗白茶养分的情况下,唯有做到足够干,越有利白茶的后期品质。负责任的制茶师傅,会将白茶的干度,控制在7%、5%以内,甚至更低。在喝茶的过程中,唯有工艺出色,干度合格的白茶,才能够更耐泡。要不然,如果是自身水分含量较重的茶。经过冲泡后,茶汤内部的水味重,滋味落得快,自然不耐泡!《6》第四类,储存得当的白茶。仓储条件的好与坏,同样直接影响白茶的品质。哪怕本身品质再好的茶,一旦储存不当。让茶叶跑气、受潮,整体品质容易急剧下降。不久前,曾喝过一泡带梅子味的秋寿眉。那罐春节前取出来放在架子上的寿眉,放的时间有点久。没有及时的留意,不小心就让茶存坏了。受潮后的寿眉,原本的干燥茶香消失不见,反而是闻起来有发酸的气味。注入沸水冲泡,第一冲茶味较寡淡。而从第二冲开始,水味极重,根本喝不了。而原来,在那款茶没有被存坏之前,没受潮之前。它可以在盖碗冲泡8、9冲后,还能用来煮一壶茶(煮叶底),耐泡表现极佳。而一旦存坏后,原先的美好品质,彻底的坍塌!《7》白茶里,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不存在哪种茶更耐泡的说法。它们之间,一应共通的道理。是品质好的茶,才能耐泡。要不然,过早采摘的外地银针,内质有限,不如普通品质的寿眉。而高温烘干,内质受伤的白牡丹,香气和茶味急剧下降。这类工艺失败品的白茶,自然不耐喝。至于存坏变质的茶,在受潮情况严重,发出霉味的情况下。为了喝茶的健康,在饮用前需谨慎。喝茶,贵在精,不贵多。不论白茶也好,其它茶也罢,多喝品质好一点的茶,很关键!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