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年轻人对护肤这件事,变得更勤快,也变得更懒。勤快体现在对信息的渴求,以及思考之上。知乎“如何看懂护肤品成分表”这个问题已经被浏览次;小红书上搜索“如何看懂成分表”,其中一条热门内容的点赞数也已经达到3.1万。他们开始有渠道,也有意愿去了解护肤品背后的门道,不再甘愿受广告的摆布。护肤的方式也不局限于涂涂抹抹,无论是运动锻炼,还是营养均衡的饮食,这些对护肤拥有潜在价值的健康生活方式也肉眼可见地变得流行。与此同时,战略的勤奋,是为了战术的懒惰——消费者已经开始对传统护肤品用冗杂步骤带来的“仪式感”感到厌烦。在快速的工作节奏之中,他们希望在日常,拥有一种懒人式的护肤解决方案,不耽误保养,也不耽误时间。而这种勤奋和懒惰,立刻反应在市场和品牌的变化中。这些年,护肤品市场上,“精简护肤”成为关键词。无论是新诞生的互联网品牌,还是老牌护肤品厂商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升级产品,迎合当下的快速生活节奏,大幅精简产品线,推出能满足消费者“快速解决保养问题”的“一步型”护肤单品。另一方面,更为便捷的口服类护肤产品也得到了更多青睐。不仅Murad、裴礼康等主打科技的品牌已经早早布局。拥有万粉丝的顶级YoutuberTati也要推出HaloBeauty来分一杯羹,而澳洲品牌VidaGlow也凭借王牌海洋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成为了全球网红,其在全球拥有“每4秒就卖出一罐”的传说,在国内也经常处于断货状态。年双十一,VidaGlow单品牌销售额突破2.52亿,今年6月大促,销售额更是突破4.6个亿。在这场属于护肤品的“信息革命”之中,更多细节上的变化正在发生,也正在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社交型护肤护肤理念的改变,源自于社交网络带来的信息变革。在过去,完全被广告业把持的媒体,能够像“魔弹”一般,将护肤品包装成一个个唬人的概念,直接注射进消费者的心智中。但现在,规则变了。社交网络带来了两个决定性的改变:首先,更多的行业秘辛被揭示出来,护肤产品的成分是否真正有效和安全,上网一搜便知;其次,消费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一旦产品有暇疵或者夸大宣传,恶评声就会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但这样的结果对消费者却是极大利好:他们拥有了监督护肤品牌的有力武器,并且终于可以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挑选自己中意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诸如宝拉珍选等“原料桶”品牌开始占领美妆社区和社交媒体,倩碧等年轻化品牌也纷纷推出了主打单一核心成分的单品。许多“不看品牌看成分”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以成分和数据来作为自己为相关产品买单的决策依据。这批在国外被称为Skintellectuals(“皮肤”+“知识分子”)的“成分党”,是护肤极客,也充当着护肤领域的意见领袖,如今的业态也正是在他们的推助下诞生。Skintellectu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