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长安诗社·长安电台」——
撰稿:陆晓
主播:落芷
后期:凌之
编辑:凌篁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点击播放音频
长安电台长安小语
“红袖添香夜读书”一句,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夜来读书,有美人相伴,绿衣红袖,轻拨香箸,香烟袅袅,真是惬意。佳人、妙文、熏香,成了千古文人佳客梦,连梁启超也不例外,美人添香伴译书时,他写道:“奇情艳福天难妒,红袖添香对译书。”(《纪事二十七首其四》)鲁迅对这种思想颇不以为然,“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
陶醉也好,批评也罢,这都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要闲聊的是古代的熏香风气。
▎文字稿
恋香癖
在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关于熏香和香炉的描写。如李商隐《无题》“金蟾啮锁烧香入”,晏殊《踏莎行》“炉香静逐游丝转”,秦观《减字木兰花》“断尽金炉小篆香”,李清照《浣溪沙》“玉炉沉水袅残烟”……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对香料的记载了。熏香的风气自东汉两晋就大盛,“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颜之推《颜氏家训》)唐宋时期,香料品种越来越多,焚香熏香更是成了朝野上下、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日常。徽宗*宣年间,宫中“用龙涎沉脑屑和蜡为烛,两行列数百枝,艳明而香溢”(陆游《避暑漫抄》),如此靡费,可见徽宗对香的狂热。
香料的种类有龙涎香、乳香、沉香、冰片、檀香、麝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丁香、降真香、木香、蕙香、都梁香、迷迭香等。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文人的目光转至日常生活、琐屑事物上,对香本身、熏香过程、熏香器、熏香人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厌其烦。香薰跟花间、樽前等主题一样,迅速膨胀,充斥着小令。而佛道人士进行宗教活动时,也少不了焚香,文人与佛道交往或参禅悟道时,更免不了焚香,这已经成了一种雅趣,一种高雅的消遣。“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王禹偁《*州新建小竹楼记》)
文人焚香的消遣是体现自己的雅趣,女人或文人笔下的女人焚香则多是失意相思的排解。独自一人,无事可做,了无生趣,便闲弄香炉。香一点点地焚尽,代表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而她却苦苦相思。这种相思之情是真切的描写也好,是文人代言作的意淫也罢,不得不承认,焚香与相思相得益彰,构成了幽深凄凉的境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如此,“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如此,“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李煜《谢新恩》)也是如此。
焚香法
现在我们熏香有熏香器,加水、加精油,打开开关就可以了,或者在香瓶里插上线香,点燃焚烧即可。古代的焚香比这要麻烦得多,而且他们似乎十分享受这种麻烦的过程,甚至玩出了花样,玩出了高度,玩出了水平。
简单地说,古人熏香就是把香放在香炉里烧,用炭火加热之力把香料中的香气散发出来。放在香炉里烧不是简单地把香丸或者香饼丢进去就行了,古人多用隔火熏香,具体有三层。
第一层是铺炭墼。炭墼是用炭末捣制成的圆柱状燃料,把它放在香炉里,盖上一层薄灰。“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郑刚中《焚香》)写的就是隔火焚香。
第二层是隔火。“隔火”就是盖住火苗,熏香是要用热力将香气发散出来,而不是直接燃烧香饼,这就要靠隔火。隔火用什么做成呢?“银钱云母片、玉片、砂片俱可,以火浣布如钱大者,银镶周围,作隔火,尤难得。”(屠隆《香笺》)李商隐《烧香曲》中有“兽焰微红隔云母”,这个“云母”指的就是隔火。我们都知道,盖上隔火之后,炉内氧气不足,就会导致炭墼熄灭,于是香炉周围往往开孔,以保持燃烧。此外,还要经常去拨火,把灰拨去,使火苗更加炽盛。女性手持香箸拨火,露出皓腕纤指,这也是诗词中经常吟咏的。
第三层就是在隔火上放香料了。焚香讲究火候,“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矮卓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陈氏香谱》引宋颜持约《香史》,后者已佚)火候太轻,香不及火,香味就舒缓悠长,没有呛人的烟逸出;火候太盛,香烟四散,香味弥漫,就要取下隔火,加灰再焚。为了掌握好这个火候,就要经常用手试火气,“几度试香纤手暖”(和凝《山花子》)写的就是女人以手试香的美感。若焚烧时间长久,香味散尽,需要添香,就是“红袖添香”了。
[图1]隔火熏香
唐宋人焚香,常常把各种香料末混合在一起,用金属印格印成文字,叫做香印。洪刍《香谱》中记载了香印的两个配方,兹录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调来试试,“夹馢香、白檀香各半两,白茅香二两,藿香一分,甘松、甘草、乳香各半两,馢香二两,麝香四钱,甲香一分,龙脑一钱,沉香半两。右除龙、麝、乳香别研,都捣为末,拌和令匀用之。”“*熟香六斤,香附子五两,丁香皮五两,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四两,枣半斤焙,茅香二斤,茴香二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生结香四两。右捣细末,烧如常法用之。”
打成香印的香料烧完之后,香灰会呈现字形,类似今天一圈一圈的蚊香,燃尽后可形成图案。王建还有诗专门咏香印:“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香印》)
现代的香印多为铜制,而古代的香印则多由硬木和象牙制成,木以乌木和花梨木最好,一套价值高达百贯。象牙的就更为名贵了。(《百宝总珍集》)苏辙过生日的时候,苏轼就曾送给弟弟“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纳兰性德《望江南》词中有“心字已成灰”句,说的就是打成“心”字的香饼燃尽后形成了香灰,用心字的香灰来形容“心灰”。
[图]印香
熏香器
古代熏香器种类繁多,这里只介绍两种,一种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隔火熏香法”所用的香炉,另一种是金属香囊。
上期电台讲宋代瓷器时提到过,宋瓷多仿古,香炉也不例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