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乱云垂天,烟迷雨幻苏合香考上 [复制链接]

1#

自汉晋以来,中国合香体系的骨干框架是由树脂香构成的。广义上说,沉香、檀香、龙脑、金颜、安息、乳香……都脱不出树脂的框架,只不过沉、檀并非纯树脂,而是“油木混合物”,而沉香因为多了微生物侵蚀、感染的过程,比檀香更为稀缺和珍贵。

苏合香习惯上与金颜、安息、乳香一样,被认为是纯树脂香料。但实际上,苏合和其它枫香科或者*连科的树脂香并不一样,安息、金颜、乳香都是天然树脂风干,而苏合是制作出来的。或者我们可以换个说法,安息、金颜、乳香等树脂香料最多经过粗制,而苏合是一种经过“精制”的香料,并非天然产生的。

查阅文献之后,我个人的观点是:“苏合香”可能指代的是不止一种事物,在传统医药语境下它是一种东西,在文化语境中则是另一种。在当代众多医学和药学论文中,学者们几乎从不讨论苏合“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进行化学分析和药效的研究的。正如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中所说的,医学认定的苏合香又叫“帝膏”,是金缕梅科(Hamamlidaca)植物苏合香树即LiquidambarorintalisMill的树干渗出的香树脂经加工精制而成。主产于欧、亚、非三洲交界的土耳其南部以及叙利亚、埃及、索马里等国,现我国广西、云南亦有引种。

医书中的苏合香图样

相对而言,历史学者对苏合的讨论就要“业余”得多了,罗欣和温翠芳两位教授先后写了《返*香考》和《返*香再考,兼与罗欣博士商榷》。可在我看来,两篇文章虽然厘清了苏合香的梵文名称,讨论了苏合与安息的产地(但缺少明确的最终结果),也引出了“苏合香”和“安息香”在历史上概念的杂糅和含义上可能的变迁,但对苏合的颜色、性状、药效等中医药领域早有定论的因素并无利用。

传统上人文社科有个不好的习惯是闭门造车,觉得实验室里的东西和我们无关……直到被地理信息系统和DNA检测一板砖拍醒,历史学才醒悟过来,现代自然科学可以成为人文学者手中无往不胜的Excalibur。有些时候压根就不需要“跨学科”,只需要轻轻抬一抬头,去实验室(调香室也行啊)亲眼看一看自己所讨论的香材,世界其实就在眼前。

sabr吾王:凡王之血,必以剑终

一部分文献说,苏合香从先秦就传入中国,并且引用《山海经》证明。这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可山海经毕竟是神仙卷,所指虚浮,而且其中内容很多都是东汉以后窜入的,无法作为先秦时期的确证。凿空以前即使有苏合流入,数量也极少,整个树脂香料体系,我们一般都放在汉晋以后考量。

《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晋郭义恭《广志》:“苏合出大秦,或云苏合国。人采之,筌(笮)其汁以为香膏,卖滓与贾客。或云合诸香草,煎为苏合,非自然一种也。”

《太平御览》的这个记载就很有意思。《广志》是晋代著作,散佚了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信息。其一,中国在晋代就知道苏合香是通煎汁“制造”出来的,并且从其它文献看来对制法也很清楚。其二、苏合香的形态从古代开始就不止一种,树汁、树脂,苏合香、香膏渣,很有可能是分开处理的。

苏合香

这也就解释了关于苏合香的颜色、形态、气味,历来诸书说法不一。《梁书》《后汉书》和《广志》皆云有香膏与胶滓。《梁书》云:“大秦国人采得苏合香,先煎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国贾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

所以苏合香从状态上说,香膏近油汁状,气味香浓;贩来中国的多为胶滓,质坚味淡。这其实也好理解,从前丝绸之路动辄半年的路上旅途,条件又恶劣,油汁装的苏合香膏要求的保存环境会严格许多。直接带渣滓,装在袋子里就走了,反正这东西中原不产,随便卖就是高价……

总是提丝绸之路,它和香料贸易也确实密不可分

关于苏合香的颜色和质地,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苏合)俗传云是师子屎,外国说不尔。今皆从西域来,真者虽别,亦不复入药,唯供合好香尔。”——我注意到,现代人天然地把“俗云是狮子屎”认为指苏合是黑色,但陶弘景原文实际上并没有说苏合香的颜色。不过如果苏合香是指苏合制膏后的“渣滓”的话,它确实颜色近于黑褐色,不可入药,只可入香。

唐《新修本草》中,陈藏器纠正了来自晋代的讹误:“狮子屎赤黑色……苏合香色*白,二物相似而不同。”这里提到的苏合香色*白,也是大部分古籍对苏合颜色的描述,从现代实践来看,*白也是苏合香树脂的颜色。

苏合香

正如我在文章的开头所提到的,古籍对于苏合香颜色描述的混乱,最可能是因为当时“苏合香”确实是以几种不同的形态出现的,既有*白色树脂,又有熬制后的赤黑皆有的苏合膏,还有制膏之后的黑褐色渣滓。几种形态都会在市面上销售,文人不求甚解,但求记录,这就造成了描述体系的混乱。

况且枫树科植物有很多,中古又没有什么ISO体系,只要是芳香物质都可以贩卖。这就造成了有不同亚种的树脂都被“苏合香”,或许其中一些种类颜色偏红,另一些偏*白,也未可知。

苏合香

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找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大神的观点来帮我们定论。以我的经验来说,需要在古籍的纷繁记叙中找到最客观描述的时候,救人的“及时雨”最可能是李时珍、沈括、苏颂这样的赛先生门徒。这次也是一样的,《梦溪笔谈》:“今之苏合香,如坚木,赤色。又有苏合油,如胶,今多用此为苏合香。按刘梦得《传信方》云:‘皮薄,子如金色,按之及(少),放之即起,良久不定如虫动,(气)烈者佳也。’如此则全非今所用者。更当精考之。”

沈括画像

沈括的说法是,有红、黑的固体苏合香。但现在(北宋)药用的苏合,一般都是苏合油,是半凝固的胶体。这个说法也被同时代其它文献所支持,《本草图经》:“(苏合)药中但用如膏油者,极芬烈。”。《诸蕃志》:“苏合香油,出大食国,气味大抵类笃耨,以浓而无滓为上,番人多用以涂身。闽人患大风者亦仿之。可合软膏,及入医用。”可见医用的苏合,多是膏、汁状,气味强烈的形态。而合香则既可以用苏合油,也可以用渣。

沈括文中还提到了唐代“诗豪”,刘·文学*治*事地方志哪都有我·禹锡的说法,说苏合(香树)皮薄,子如金色,按下去还会动。这个就……不大明白了,算是文学家的浪漫吧。不过刘禹锡还说过:“臣禹锡等谨按梁书云∶中天竺国出苏合,苏合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又云大秦人采苏合,先煎其汁以为香膏,乃卖其滓与诸人。是以展转来达中国,不大香也。”这里提到说,有另一种东西也被称为“苏合香”,是几种香料煎汁制作的,这是极可能的。因为另一种“苏合香”的存在,恰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返*香”的传说(参考拙作返*香考——沉香异闻录04)和其它文献中,苏合香的描述如此大不相同。

苏合香

沈括的疑问和我们的疑问其实是一样的:“明明医生们用苏合香用得好好的,为什么历史文献中的苏合香光颜色就有好几种”。前文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即“苏合香的几种形态颜色不同”;此处我们说的则是另一种可能,“确实有几种都东西叫苏合,正如许多不同的物质都被叫做‘龙涎香’一样。”

在这个推论的基础上,我们同样可以猜测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所说的∶“师子屎是西国草木皮汁所为,胡人将来,欲人贵之,饰其名尔。”,解释了陶弘景的“狮子屎”说,即有一种煎草木皮汁而制成的复合香,颜色赤黑,也叫做“苏合香”。

《证类本草》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再更新一下返*香考——沉香异闻录04的结尾中我下的结论:《十洲记》和《博物志》所说的“返*香”不一定是苏合,也不一定是安息。可能有一种香料,它是复合的,包括了多种草木的煎汁,有时商贩把它叫做“苏合”,有时人们称它为“安息”,具体叫什么,视情况而定。

“一方面,历史的风尘上天不欲人们完全擦去,这样人们会保有对时间的敬畏;另一方面,这种不尽的谜题也是文史研究存在的意义。”——这仍是我今天要说的。(真香,给一年前的自己点个赞)

tobcontinud

↑扫码开启沉香探索之旅↑

撰文:苏星河

校对:苏星河

美编:科学怪人

按照以下步骤将九龙沉香博物馆设置为星标

您将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消息

柴门苏星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