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学一改唐代的自我张扬与奋进拓取,进入一种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归返自然,意趣天成的生活方式。
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饮酒、采菊、写诗......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
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称为宋代“文人四艺”,亦称“四事”
即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
时至今日,藏香、品香、赏香,又已成为众多人士的雅好。
什么是
焚香之道
生活四艺
焚香▲
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我国的用香历史可追溯到春秋之前,在盛唐时期调香、熏香、品香已经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形成。
人们常用“香”来描绘美好事物、德操、情感,并赋予它美好的内涵
如成语“古色古香”、“香消玉散”、“软香温玉”等。
历代不少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
闲来聚友,闻香论道,乃贤者之典范也.
然今世之人,如何养此静心之境.
亦云,静对沉香,忘忧净远.
宋代发展更达鼎盛,香文化已融入日常生活。
文人雅士相聚品相、读书,边享受氤氲(yīnyūn)香气,边读书谈画论道。
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隐逸精神,“仕”与”隐”不再是互相对立的两极,在朝为官、居家奉佛,亦官亦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在袅袅香烟的视野与“究天人之际”的思想境界下,寻求美的感受以及有关宇宙与社会的哲理。
展现了一种任性逍遥、豁达脱俗的精神的同时,也是中国香文化之纯粹而高雅的最佳体现。
#香席#
讲究精致生活的宋代,熏香之法极尽巧思。香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套程式,成为上流社会重要的社交活动,称之为香席。
所谓香席,就是邀约二三懂得“四艺”的香友,共同品评沉香的香味,最后以留在香篆、香簿上的文学和书法作结。香席文化活动随同佛教、斗茶、插花、弈棋、书法等东渡到日本,在日本皇室及贵族的留存下,发展成为了日本香道。
#香品#
文人雅士不但品香吟香,而且广罗香方,并亲自研究制作合香、香丸、香饼等,还形成了香学的研究,至今留存有洪刍《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
在丰富的香品中,单香材就有沉香、檀香、龙脑香、安息香、零陵香、甘松香、乳香、藿香、苏合香、降真香、金颜香、茅香、麝香等名目。
将这些香材按照“合香方”调和在一起,称作“合香”,有香饼、香丸、香篆、末香等。李清照词中所提及的“瑞脑香”,就是一种加入“脑子”后印成瑞兽形状的香品,其“合香方”及合香方法《香谱》中都有记载。
咏香
罗隐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香具#
宋人书房、闺阁、厅堂中多有焚香所用的香炉、香箸、香瓶、香盒、宝子等相关用品。这些焚香物品多精工细作,设计新巧,构成了文人室内陈设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
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香炉。瓷炉虽然不能像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宋·钧窑品香炉
宋·越州窑刻花香盒
宋·铜鬲式炉
宋·磁州窑刻童子三足香炉
士大夫们视品香为修炼心性的法门,“微参鼻观犹疑似,全在炉烟未发时”,在气味的分辨中,对香从嗅觉器官的知觉到思维上观想的一种升华,谓之为“鼻观”。
品香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世间任何有形的收获和掌握其实都是无常的,在似有似无之间,灵动之美的把握亦可永恒。
[木掌柜]系列产品—询价了解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