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香的美妙吸引了中国的文人,还是因为有了文人的才思与智慧,香才变得如此美妙。总之,古代文人大都爱香,香与中国的文人似乎有种不解之缘。
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书画会友,以香增其儒雅;参玄论道,以香致其灵慧;衣需香熏,被需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幽窗破寂,绣阁助欢,香云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书房有香,卧室有香,灯前有香,月下有香;伴读香、伴月香、梅花香、柏子香……,隔火之香、印篆之香……,沉香、檀香、甲香、芸香……,更有合香练香,赠香寄香,惜香翻香,烧香销香,炉烟篆烟龙烟,香墨香纸香茶……确乎是书香难分,难怪明人周嘉胄叹曰:“香之为用,大矣。”
文人以香养性
中国的香能千年兴盛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首先应归功于历代文人,而最能代表中国香文化整体特色的也正是文人的香。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荀子·礼论》云:“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蕊,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先秦时即以佩香、种香修明志意,“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屈原《离骚》也明言自己是效法前贤,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苏轼亦有诗讲到鼻观与性观:“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它是讲“养鼻”的,“古者以芸为香,以兰为芬,以郁鬯为祼,以脂萧为焚,以椒为涂,以蕙为熏”,它从椒兰芬茝、萧芗郁艾开始,不是形式上的焚香,所以要讲香药选择与合香之法,要广罗香方、精心合香,“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
它又是“审美”的,不仅仅是“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它还是“究心”的,讲究养护身心,颐养本性;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没有拘泥于香气,更没有一味追求香品香具的名贵。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苏轼的“鼻观先参”,*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的生活,虽是一种文人文化,却不是一种少数人的高高在上的贵族文化。
文人以香气养性的传统,也代表了知识阶层与社会上层对香的肯定,为香确立了很高的品位并赋之以丰厚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用香,并使香进入了日常的生活,没有局限在宗教祭祀的范畴;而且还指明了香应有颐养身心的功用,从而又引导了香的制作与使用。
用香与推动用香
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楚辞》等诸多典籍。
西汉时,香文化有了跃进性的发展。就其现象而言,以汉武帝为代表的王公贵族盛行薰香,带动了薰香及薰炉的普及,对香文化贡献甚大。就其理念而言,仍是先秦形成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挥了主导作用。西汉的诗赋也已写到薰香,如汉初司马相如《美人赋》:“金鉔薰香,黼帐低垂。”
东汉中后期,薰香已在部分文人中有所流行。此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乐府诗及贴近生活的散文,成为魏晋文学“觉醒”的先声,其中就有关于熏烧之香的佳作,如汉诗名篇《四坐且莫喧》即写博山炉;散文名篇秦嘉徐淑夫妇的往还书信,亦载有寄赠香药、薰香辟秽之事。
魏晋南北朝时,用香风气在文人间广泛流传,还有许多人从香药品种、产地、性能、制香、香方等各个方面来研究香,还写出了制香的专著(如范晔撰有《和香方》)。
唐代,整个文人阶层普遍用香,北宋之后更是风气大盛。焚香、制香、赠香,写香咏香,以香会友,种种香事已成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庭坚还曾直言:“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率直以“香癖”自称者仅山谷一人。
唐宋以来,庞大的文人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不仅带动了用香,并且也是引导香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诗意盎然
古代文人不仅用香,还要用出情趣来,用出意境来,用出“学问”来。
晚唐以来深受文人喜爱的印香(香粉回环往复如篆字)即被赋予了丰富的诗意与哲理。欧阳修有“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苏轼有“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尽缪篆纹”;辛弃疾有“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王沂孙有“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心字”。
史上也流传许多文人用香的轶事。韩熙载喜对花焚香,花不同,香亦有别:木樨宜龙脑,酴釄宜沈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徐铉喜月下焚香,常于月明之夜在庭院中焚烧自己制作的“伴月香”。蔡京喜“无火之香”(“放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飘涌而来。如此则烟火气淡,亦有气势。
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芸香草以辟虫(或熏烧芸香),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蜜香纸、香皮纸);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
制香赠香着香
许多喜欢香的文人还收辑、研制香方,采置香药,配药合香,作出得意的香品时也常呼朋唤友,一同品评比试。仅文人配制的梅花香,流传至今的就不下五十种。许多人堪称合香高手,如范晔、苏轼、*庭坚等等。香药、香品、香具等也是文人常用的赠物。
欧阳修为感谢蔡襄书《集古录自序》,赠之茶、笔等雅物。此后又有人送欧阳修一种薰香用的炭饼“清泉香饼”,蔡襄深感遗憾,以为若香饼早来,欧阳修必随茶笔一同送来,遂有“香饼来迟”之叹。(《归田录》)
苏轼曾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调配的香粉,可用模具框范成篆字或图案),还准备了制作印香的模具(银篆盘)、檀香木雕刻的观音像,送给苏辙作寿礼,并赠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句亦多写香。苏辙六十大寿时,苏轼又寄海南沉香(木)雕刻的假山及《沉香山子赋》。
*庭坚也常合制香品,寄赠友人,还曾辑宗茂深喜用的“小宗香”香方(用沉香、苏合香等)并为香方作跋:“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逺山皆与之同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得,乃使陆探微画像,挂壁观之。闻茂深闭阁焚香,作此香馈之。”(《山谷集·书小宗香》)
很多文人都有描写“制香”(“合香”)的诗文。如:
苏洵有《香》写到用模具制作“线香”(取麝香、蔷薇露、鸡舌香、苏合香等香药):“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此诗也是关于线香制作的较早记录。
陆游《烧香》写到用海南沉香、麝香、蜂蜜等合制薰香:“宝熏清夜起氤氲,寂寂中庭伴月痕。小斫海沉非弄水,旋开山麝取当门。蜜房割处春方半,花露收时日未暾。安得故人同晤语,一灯相对看云屯。”“当门”指麝香。
古代文人也有大量香学著述,广涉香药性状、香方、制香、用香、品香等各个领域。
如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曾撰《和香方》,据初步考察此书还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香方专书,正文已佚,但有自序留传。撰《(洪氏)香谱》的洪刍是江西诗派的知名诗人,与兄弟洪朋、洪炎、洪羽并称“四洪”。撰《名香谱》(《(叶氏)香录》)的叶廷硅、撰《(颜氏)香史》的颜博文也是宋代知名诗人或词人。撰《香乘》的周嘉胄也是明末知名文士,所著《装潢志》也是书画装裱方面的重要著作。
还有许多文人,虽无香学专书,却也对香和香药颇有研究,在其文章或著作的有关章节留有各种记述。例如,对于传统香的一种重要香药沉香(清凉性温,能调和各种香药,合香多用),宋代文人即有丰富的阐述。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有:“沈水香,上品出海南黎洞,……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棃、蜜脾之类,焚香一博投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中州人士但用广州船上、占城、真腊等香,近年又贵丁流眉来者,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
几千年来的屡屡馨香,始终像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薰蒸着历代文人的心灵,而中国的哲学与艺术也向来有种“博山虽冷香犹存”的使人参之不尽悟之更深的内涵,或许其中也有香的一分作用吧。
近世以来,香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香与文人的姻缘似乎从来也没有真正断绝过。至今在许多人的书房中,仍能看到雅致的香炉和静静飘散的香烟。
唐密传承古制香普熏十方
点击下方订购唐密传承古制第一和合香
以香安自家之份,养君子之德,参鼻观之玄,开自性智慧,这大概就是古老而温暖的香道文化精髓,穿梭时光,在浮华匆忙的今世,再次浮现于人心里的意义所在。
香·香囊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除障(线香)
白檀、沉香、藁本、降香、大黃、红花、灵芝、松*、菖蒲、琥珀、肉豆蔻、甘松、丁香、草果、冬青、桔梗、柴胡、远志、知母、陈皮、丹参、*耆、苏合香、白胶香、乳香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
此香净坛、除秽,势如破竹;消灾除障纳福,清身心、驱*气、消困乏;僻恶驱邪,开窍宁神,香所至之处皆转为正能量。(袪湿、水肿、打通五脏六腑之淤气,可脐疗、泡澡、洒净等)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财神大供(线香)
由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天山雪莲、松*、大*、藿香、沉香曲、马鞭草、白芍、牡丹皮、红花、远志、巴戟、茯神、没药、地骨皮、杜仲、肉桂、砂仁、泽泻、莪术、茯苓、鸡血藤、五加皮、旱莲草、鱼腥草等两百余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
长期使用可以对于肝肾虚弱有所舒缓,滋养五脏,益气补虚壮筋骨。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准提供(线香)
:此香由沉香、檀香、肉豆蔻、白胶香、苏合香、没药、石菖蒲、丁香、藿香、松*、菊花、红景天、白芍、赤芍、柴胡、*芩、天竺*、蒲公英、甘草、泽泻、皂角刺、芍药、山豆根、车前子、仙鹤草、山茱萸、五味子、刺五加、玉竹、桔梗、石斛等二百余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长期使用对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除烦、温通脾胃方面皆有舒缓。尤其对于因脾胃失调严重导致的糖尿病可以达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同时还可以益脾胃,理补元气。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法界妙
沉香、檀香、熏陆香、白胶香、肉蔻、连翘、吴茱萸、松*、肉桂、天山雪莲、红景天、苏合香、刺五加、观音草、木香、远志、灵芝、天竺*、白豆蔻、茯苓、青蒿、葛根、鸡血藤、旱莲草、降香、当归、人参、九节菖蒲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其香供诸法界,积聚福德资粮之上选精品。长期使用可暖脾开胃、驱胃寒胃胀;对于脾肾虚弱、不思饮食、冠心病、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心悸气短、强健心脏等颇有疗效。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菩提
沉香、苏合香、白胶香、降香、佛手、芍药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古法调制而成。
菩提香香气清醇,绵密不绝,清凉沁脾。断世间之烦恼,开菩提之涅槃之慧。其香选料考究,功德廓然。长期使用能温经通脉,益精明目,养肺强阴,疗心虚惊悸,心机缺血等各种心脏问题。改善肝、脾不调导致的眼屎重,口干、口苦、口涩,五心烦热等。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摩利支天供
此香由沉香、檀香、降香、木香、乳香、甘松、赤芍、白芍、琥珀、当归、红景天、天山雪莲等两百余种草木药材古法调制而成。长期使用可补肝暖胃、疏肝理气、宽胸化痰、消胀,对于脾湿引起的心肝肾肺失调诸症皆可起到舒缓之效。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金刚妙
白檀、沉香、降香、熏陆香、安息香、苏合香、石菖蒲、佛手、木香、五加皮、延胡素、*连、菊花、金银花、远志、桔梗、五味子、苜蓿、山茱萸、川芎、桑白皮、茅根、陈皮、知母、侧柏丹参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
此香在补脾、肺、肾,心悸气短、肾水不交,身体虚弱、病后康愈方面皆有功效。可令身心康泰,诸事无碍。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泰照
沉香、旃檀香、熏陆香、安息香、降香、官桂、松*、杜仲、泽泻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此香佛事普熏,安心宁神,适宜禅者静修,宁静悠远,长期使用可宣通五脏之气,平肝补肾,明目、滋阴、养肝、润肺、抗菌、抗疫、抗炎,驱恶、辟邪,清净颐养之极品。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准提供
:此香由沉香、檀香、肉豆蔻、白胶香、苏合香、没药、石菖蒲、丁香、藿香、松*、菊花、红景天、白芍、赤芍、柴胡、*芩、天竺*、蒲公英、甘草、泽泻、皂角刺、芍药、山豆根、车前子、仙鹤草、山茱萸、五味子、刺五加、玉竹、桔梗、石斛等二百余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长期使用对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除烦、温通脾胃方面皆有舒缓。尤其对于因脾胃失调严重导致的糖尿病可以达到一定的舒缓作用。同时还可以益脾胃,理补元气。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甘醇
:白檀、沉香、降香、乳香、苏合香、安息香、当归、甘松、赤芍、马鞭草、菊花、白芍、云木香、藁本、麦冬、佛手参、地*、远志、九节菖蒲、仙鹤草、益智仁、川芎、柴胡、玉竹、北沙参、零陵香、丁香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降香、琥珀、桂心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古法调制而成。香气绵柔深沉,穿透力极强。
香气甘醇、深邃,弥而不散。令人身心放松,心意悠然。此香可醒神健脑、疏肝理气,心安神宁,治愈失眠。特别在抑郁症方面有一定功效。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除障
白檀、沉香、藁本、降香、大黃、红花、灵芝、松*、菖蒲、琥珀、肉豆蔻、甘松、丁香、草果、冬青、桔梗、柴胡、远志、知母、陈皮、丹参、*耆、苏合香、白胶香、乳香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
此香净坛、除秽,势如破竹;消灾除障纳福,清身心、驱*气、消困乏;僻恶驱邪,开窍宁神,香所至之处皆转为正能量。(袪湿、水肿、打通五脏六腑之淤气,可脐疗、泡澡、洒净等)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泰琪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白胶香、丁香、大*、苏合香、丹参、*参、马鞭草、川芎、白术、藿香、连翘、降香、南香、桑白皮、车前子、甘草、桂枝、甘松、*柏、白芍、赤芍、牛膝、红花、青皮、泽泻、牡丹皮、王不留行、琥珀、干地*、人参、灵芝、*参、*芪、茯神、茯苓、石菖蒲、天门冬、桔梗、巴戟、荆芥、苦参等两百余种中药材制成。此香,祛淤化湿、散滞和胃、风寒顽痹、补肝肾、壮筋骨、消水肿,增加免疫功能,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血糖平衡也疗效显著。
唐密传承古造第一和合香?欣皑
沉香、檀香、降香、远志、吴茱萸、琥珀、雪莲、虫草花、伏苓等两百馀种草本草木药材和合而成。
此香,香气浓厚,令人回味不尽的醇香。浓郁温暖的香气,令人精神顿时一振。于人体之功效为,安神、益智、壮脾。尤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神志恍惚,健忘惊悸。可消除无明肿*,女性乳结。亦对于体虚风寒功效卓著。更有益于女性生理周期循环正常。
香是我的好朋友,我深知它從不辜負人??
金木水火土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
香道│香对磁场和气场的影响
无比殊胜的香积净土
美好的一天,从焚一炉香开始
香道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新春祈福用香指南
焚香无尽意
一个善于用香的主人,通常拥有安宁如意的美好家庭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明人的香道生活
《香乘》│冷謙真人製香
暖甚一窗日,三冬宜讀書。
卢仝的《七碗茶》
一個蒲團消業力,十方世界作叢林。
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你若想静静,不如来品香~~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段幽趣。
中国传统香的常见使用方法
如染香人。
从中医的角度看『香』
此心安处是吾乡
学习香道,磨砺心性
香文化│书斋和焚香
香文化│以香養夏
所有的东西,最后都可以放下
不浊。
香之福德因缘
邵康節|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首愚法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是功德。
香药同源
一炉香,为何如此迷人?
所有的东西,最后都可以放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指月香齋解穢流芬聞是香氣身意快然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