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作者:方印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用香并不陌生。每当感到烦恼时,于案头点上一炷香,闭目静思,闻着这袅袅而升的氤氲香气,能够让心情慢慢平复,然后重新开启思绪之门,这时就会发现,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一片灿烂与光明。思绪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间自由飞翔,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也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案,这大概就是香的奇妙之处。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品香用香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几年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先生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谈论香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及作用的文章,把香文化的历史启示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中和,二是包容,三是开明,四是革新,五是开放。这是从香的应用到人的精神寄托的经验之谈。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香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自身体系,亦即从祖先们的原创性发现与使用直至今天有了一整套完整的香道文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
这一过程极其复杂,其间也有着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的因素,伴随着交替出现的用香习俗,令各种新的香草、香料被不断地发现和应用,在极大地丰富香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为今天的香文化研究保存了很多资料。当然,与一般性历史研究不同的是,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能将每段历史截然分开的,这是因为各类记载在时间上有迟早、内容上有互补、形式上有异同、传承上有差别的缘故。如果打破时空界限,把香的演变史加以总结,可分为五个层面来阐述,即香事、香录、香品、香术与香道。
先来说说香事。所谓香事,也就是从古人发现香草到采集使用,再从自由采集使用到上市交易的过程。中国的香草使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香文化已有雏形。年9月,中国香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香文化研究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据相关人士介绍,香文化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用香品香习俗源远流长。尤其是到了宋代,不但在一些中药店内有香料出售,而且还出现了大量专门销售香料的香药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述:“京师承平日,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两小鬟持香球在旁,在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由此可见当年民间对于用香的普遍性及喜爱程度。这种用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群体记忆而绵延不绝。所不同的是今天的人们使用的香品已不再是那些传统香料,而改用了更方便的香水。
如果说香事的繁盛还只是物质上的享受,那么香录就为今天的香文化追述保存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最早的图像资料出土于山东的一幅墓中壁画。据考证,这幅壁画为西汉时期,画面中有一小茶几,上面摆有一个壶状物件,中间插有一支线香。两汉时期的用香习俗较前已有很大不同,除了用香汤沐浴外,还流行香草熏衣,这种习俗的主要功能是祛污并保持服饰的清洁卫生,也就是俗称的熏香。
另一种用香是燔燎,即在祭祀活动时在火坛内焚烧香草,属于宗教用香。这两种用香方式在古籍中均有记载,但线香的使用到唐代才有记录,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用香方式很有可能出自夷狄蛮俗,故在唐代以前的典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在画图中充分展示香药店的要数北宋晚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图卷是当年汴梁的真实写照,其中的药铺就有多处。最为显眼的是“刘家上色檀楝香铺”几个大字,表明这家香铺不但规模较大,而且各种香药也很完备。
除了在图像中有记录外,各类文字记载也不在少数。最早的如《诗经》中就有“有飶其香,邦家之光”等描述。南朝的庾信在《庾子山集》卷三《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中有“香烟聚为塔,花雨积成台”之句,反映了南朝时用香的真实情景。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也有“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来形容朝堂用香的盛况。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三中记道:“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卷二亦有类似情形,如“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等。
这些诗与文的记述表明宋代的用香已十分普及,尤其是文人雅士相聚之际,一面吟诗作画谈古论今,一面品评香味,拈花传香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随着人们用香的普及,各种专著也应运而生,如《香谱》《香乘》《清异录》《天香传》《新纂香谱》等成了香文化传播与遗存的重要资料。
此外,在很多史籍和中医药专著中,也有大量关于香料的来历、作用及功能等记载,这些虽不是专门著述,却保存了大量有关香事香品的内容,可帮助我们更为深刻而全面地了解中国香文化的发展脉络。唐宋时期,士大夫群体中熏香之风开始流行,熏炉的制作也从金属转换为陶瓷器,上林湖越窑所产的秘色瓷香熏即为最好的证明。其他诸如上林湖生产的大小不等的粉盒,是女子储存香粉的器皿,也是用实物记录香事的最具说服力的例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品是通过梳理、分类、记录、传播等让用香者由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北宋陶谷所撰的《清异录》对用香有“五宜”之说:“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荼醾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韩熙载有五宜说。”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宋代时用香已形成了四大名香的共识,即沉香、檀香、麝香和龙涎香等,对于优雅休闲的生活而言,香是必不可少的相伴。于是,宋代把烹茶、挂画、插花、闻香列为室内四艺,并在实践中大力推广,使闻香之风在茶肆酒坊、戏楼书房遍地开花。
在各类记载中,宋代用香已有百余种之多,除四大名香外,常见的还有丁香、乳香、郁金香、茱萸、肉桂、没药、安息香、苏合香、合欢皮、豆蔻、樟脑、紫苏、艾叶、甘草、芸香草、藿香、熏陆、降香等。与斗茶相似,唐宋时期也有斗香习俗。据说这也是文人雅会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各备香料,点燃后让每人闻之,然后将香味特征记录下来,依此顺序而轮,待到结束后,根据各人所记进行综合评判,然后确定获魁之香,四大名香的确立就是从这种斗香中产生并流传开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四大名香中的檀香和龙涎香并不产于中国。尤其是檀香,其原产地为印度和三佛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宋代称三佛齐)。檀香从三佛齐输入中国,绝大多数是以贡品的名义,虽每次数量从数百斤到数万斤不等,但由于受到朝廷的重视而风靡一时,被称为皇家之木、瑞祥之木。其清雅温润的香气曾令无数追捧者为之倾倒。同时,印度又是佛教的发源地,檀香木佛陀造像又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称为旃檀瑞像。三藏法师玄奘从印度归来时曾带回一尊刻檀佛像,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重视,后来成为龙门石窟造像的原型,这是香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最典型的事例。大概也正是这一缘故,檀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隆,以致于后来还专门有“香瓷之路”的开辟,即中国的瓷器与外国的香料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物品。
香术是指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演示,使香料在医学、食用、装饰、祭祀等不同场合充分发挥其独有功能。医生所开的处方上,香药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各种药材合用以达到治病之目的,在此不作展开。当人们发现香药不但能治病,而且还有保健功能时,在饮食中加入香料便很快成为了一种时髦。在食用方面,各类记载尤多,如《梦梁录》卷十六《狮蛮栗糕》条:“用五色米粉塑成狮蛮形状,以小彩旗簇之,将热栗子肉杵为细末,并入麝香、糖蜜和之,捏好糕饼小段,或像五色弹儿,撒糖霜。”这种糕点既可观赏,又十分可口。又如《东京梦华录》卷二所记的“香药小丸子”条中,用梧桐子、豌豆、榛子、樱桃、小豆等碾粉,配以香料,搓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有辟化恶气、清口舒脉、醒酒降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古代还有各种香饮子,类似于今天的饮料,如沉香水、蔷薇露、香薷饮、紫苏饮等,其主要原料就是各种香药。宋代时甚至有专门的香水行出售各种饮用香水。在日用方面,香料不仅有养颜美容的功效,而且能使人产生亲近感。于是,香橼坐子、香袋、香饼、香球、香囊等香具层出不穷。为迎合民众用香需求,朝廷专门设有香药局,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对各种香药予以严格把关,同时还出售各类香具香器。在朝廷的有力推动下,民间还成立了香药社,以探求香药用途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用香料来装饰是汉代的遗风。汉朝皇后的宫殿四壁是用花椒粉碎后与泥相和,然后涂于墙上,俗称椒壁。据说这样的墙能使室内保持温暖,又具芳香之气,还象征多子。这种风俗后来也在民间流行。南朝时,还有人用檀香木制作家具,但因原料稀缺,注定了檀香木家具不可能普遍推广。香术的最大传播场是宗教活动和祭祀仪式。唐宋以后,由于线香、签香用途的日益广泛,制香技术也日趋完善,积累了很多制香的经验和技术,如今仍在台湾地区流传的“香功九式”便是典型案例。这一制香手段也是从大陆传入,主要用于竹签香制作。其原料有竹签、檀香粉、树皮粉(榆木或楠木)和少量的香料药材,共有九道程序,故称“香功九式”。所有这一切围绕香药的加工而展开,属于技术的范畴,故统称之为香术。
“香道”一词的真正含义并非今天常见的利用一些工具通过一定程式的表演与示范,而是用香的最高境界。因为借助于一些特制的器物来完成一整套程序只是香道的外在形式,是旁观者了解香文化的一个入口。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中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也是作为个人对于这些规律的态度。具体到人与香之间的关系,那是一种深微奥妙的联系。“香”之所以可与“道”相匹配,是因为人们对于“香”的功能有了动静皆宜的理解,是一种安神宁心、远离尘嚣的享受。
有人认为,真正的香道有着宗教般的仪式,唤起的是哲学思考,既不是香文化演替的结果,也不是某些药用价值的具体呈现,而是对香凝神、心达化境的实践与体验。当然,这样的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与穷思竭虑,而是有序渐进,放开心胸,包容万物。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养生先养心”,只有心境愉悦,不盲目攀比,才能达到处事不惊,临危不惧。也许有人会说,一炷香怎么可能达到如此效果?殊不知,任何一种香料皆为天地之灵物。一缕淡淡的烟香,通达于天地之间,带着万千遐思,驰骋于无限空间,确实可以让人排遣杂念,通灵达真,涵养身心,这便是香道的奇妙之处。
文字|方印华图片|谁最中国编辑|太阳老师投稿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