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机化学考研总结第五弹羧酸羧酸衍生物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回复“有机化学群”带你直达友*部队

?回复“真题”获取考研真题

一、羧酸

1.物理性质:

(1)芳香酸是结晶固体,溶解度不大。

(2)羧酸二聚使熔沸点升高。

乙二醇多聚,沸点更高。

(3)单数C原子的二元酸极性较大,故比少一个C的双数C原子的二元酸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大;分子对称性差,在晶体中排列不紧密,故比少一个C的双数C原子的二元酸熔点低。

2.酸性

(1)α-C上有吸电子基团,酸性增强。

(2)二元酸电离出一个后,由于变为给电子基团,使得一酸性减弱。

(3)邻取代苯甲酸酸性强于间、对位,主要是因为位阻效应使与苯环难以很好共轭,易电离。

3.Hell-Volhard-Zelinski反应(α-H卤化)用可将羧酸α-H卤化。

反应的难易:羧酸醛酮(与α-H活性有关)

4.酯化反应★

(1)加成—消除机理用一次亲核加成和一次消除完成,酸提供,醇提供H。

醇、羧酸位阻越大,速率越慢。

(2)碳正离子机理直接加成羰基,离去。由于优先与而非ROH反应,故产率很低。

(3)酰基正离子机理对位阻大的羧酸,将其溶于强酸中显碱性,用酰基正离子进攻ROH,脱去生成酯。

(4)分子内/分子间酯化

a.α-羟基酸形成交酯:

b.γ-与δ-羟基酸易形成内酯:

内酯中五元环最稳定。大环内酯须在稀溶液中形成。

c.聚合成聚酯。

d.浓溶液利于分子间成酯,稀溶液利于分子内成酯,这与分子碰撞机率有关。

5.形成酰胺、腈、酰卤、酸酐的反应:参见十五、羰基亲核取代反应。

6.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

(1)与格氏试剂生成羧酸镁盐:

(2)与有机锂试剂反应,生成醛/酮:

位阻小对反应有利。

7.还原反应:用(不还原孤立C=C)、B2H6还原成伯醇。

反应性能:

(从左至右羰基O上电子云密度减少,碱性减少,不易与正电中心(Al/B)络合。)

8.脱羧反应

(1)环状过渡态机理,当α-C与不饱和键相连时适用。羧羟基将H转移给β-羰基,成为CO2。

(2)负离子机理,当与强吸电子基相连时适用。

在水中完全电离,负离子转移,C-C断裂形成,结合生成RH。

(3)自由基机理Kolbe法电解RCOONa溶液,阳极得R-R和CO2,阴极得NaOH和H2。

阳极:

除主要产物以外,还生成R-H,RCOOR,ROH。如:

交叉可得R1-R2。

(4)Hunsdiecker反应:

机理:先生成RCOOBr,再生成RCOO·,失CO2得R·,与Br·结合。

(5)Kochi反应:

(有均裂分解)

(6)二元羧酸的脱羧/失水:

a.相隔0~1个C原子,进行1次脱羧得一元酸。

b.相隔2~3个C原子,失水形成内酐。

c.相隔4~5个C原子,脱羧再失水成环酮。

d.相隔≥6个C原子,缩聚成高分子酸酐。

e.Blanc规则:在有机反应中有成环可能时,一般形成五/六元环。

这是动力学(旋转到合适位置的机率)和热力学(张力)双重控制。

(7)普适性的脱羧反应:与NaOH共热,脱羧相对较易。

9.制备

(1)羧酸锂盐与卤代烃的偶联:

由于亲核性优于,因此优先与发生反应。

合成应用:合成羧酸时,将α,β-键切断,判断原料。

(2)由格氏试剂制备:

用RLi与CO2反应,得。

(3)工业制乙酸:羰基合成

羰基插入位置的选择:H-O、H-H、H-C均可。

(4)制己二酸:Cl2与1,2-加成,氰代,水解得己二酸。

二、羰基亲核取代反应

1.基本过程:先亲核加成,再发生消除反应,总结果为取代。

2.反应难易:羰基C正电性大,位阻小有利于亲核加成;原基团易离去有利于消除。

3.羰基的活性问题——三种表征

(1)α-H活性:取决于电离后碳负离子(互变异构为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也与

电离时空间位阻有关。

(2)羰基的极性:即偶极矩。通过共轭效应给电子的基团均使C=O电子云向O偏移,而增大羰基极性。

(3)羰基O的碱性:只与O上电子云密度有关。诱导、共轭效应均影响羰基O的碱性。

(4)综上,羰基化合物酰基亲核取代反应性能序列为:酰卤酸酐酯≈酸酰胺。

α-H活性序列为:酰卤酸酐醛酮酯酰胺(羧酸活性受羧基氢干扰,无法表现)

(5)环酮的特殊反应性能:在电离出后,由于生成的烯醇负离子

具环内双键,较原酮的环外双键稳定,故α-H活性增加。用表征PKa的活性均为热力学讨论结果。

但随着环的缩小,环内双键趋于不稳定,至时,极不稳定,故环丙酮α-H活性又降低。

4.促进酰胺水解的手段——使用HNO2,形成重氮盐。(参见十八、6.(1)重氮化反应)

5.酰胺的互变关系:

6.酯水解的机理

(1)碱性水解:加成——消除机理,由于为离去基团,故发生酰氧键断裂。

酸性水解:类似地,也发生酰氧键断裂;羰基的质子化增加了其亲电性,易被H2O加成。

反应性能:空间位阻越小,越有利于水解。

在碱性水解中,羰基上有吸电子基团可稳定四面体负离子,促进反应;

在酸性水解中,吸电子基团降低了C上电子云密度,易于被H2O加成;但不利于羰基质子化(羰基O碱性变小了),总的促进作用不如碱性水解时明显。

(2)3o醇酯水解:在酸作用下,烷氧键断裂生成和,与H2O结合得醇,总的过程为。

7.酯交换反应在二酯选择性水解中的应用(酯基必须朝同一个方向):

(1)制酸:要由制:使用要保留的酯键对应的酸。

(2)制醇:

要由:使用要保留的酯键对应的醇。

8.高温下内酐的氨解——生成酰亚胺

相当于生成2mol后再脱。

酰亚胺中N原子由于与2个羰基相连,电子云密度小,键易断裂产生离子,可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发生溴代:

三、羧酸衍生物烯酮

1.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

(1)与反应(Y为金属基团),作亲核基团进行羰基亲核取代,生成酮。

(2)若试剂活性低(用(仅与酰卤反应)或低温);试剂与底物位阻大,则不发生进一步反应;否则试剂对羰基亲核加成,生成含2个基的醇。

(3)酰胺N的反应活性强于羰基,将首先生成烃:

2.还原反应

(1)B2H6还原:参见十四、7.用硼烷还原。

(2)催化加氢:使用作催化剂。

a.RCONH2、RCN均还原为RCH2NH2。

b.缩合衍生物(酸酐、酯)还原为两分子醇。

c.酰氯还原为醇,用Rosenmund法还原成醛(参见十三、6.(7)Rosenmund还原)。

d.催化加氢不还原苯环。

(3)金属氢化物()还原:结果与催化加氢类似。

(4)用Na还原

a.Bouveault-Blanc还原:酯在Na作用下形成结构,离去得醛;再一次反应得醇。C=C双键不受影响。

b.酮醇缩合:使用N2作保护气,使偶联得,α-二羰基化合物不稳定,进一步被Na还原为酮醇。

3.α-H卤代:是Hell-Volhard-Zelinski的一步,羧酸就是先形成酰卤,再进行卤代的。(利用α-H活性差异)

4.烯酮

(1)羰基加成:用于乙酰化。

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酮:

(2)周环反应

a.与HCHO反应:

不生成的原因:分子极性影响取向;产物的稳定性差异。

b.二聚

c.产物的反应中性/弱酸条件下反应,醇羟基被亲核试剂取代:

碱性/强酸性条件下发生羰基亲核取代,羧羟基被取代:

任何条件下均发生羰基亲核取代(β-C上有双键,电子云密度大,难于发生亲核反应)。

选择性:羰基亲核加成需要较强的亲核试剂或将羰基质子化。

(3)光作用下分解为CO和:CH2。

5.Reformatsky反应:用Zn代替Mg制溴代酸酯的“格氏试剂”,与醛/酮的羰基加成得到β-羟基酸酯。

(1)Zn试剂活性低于Mg,故不与酯羰基反应。

(2)中,由于羰基分散了α-C上的负电荷,稳定了,才使Zn试剂得以稳定存在。不含羰基的有机锌试剂不稳定。

6.酯的热裂

RCOOH是离去基团。反应为经过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应,故为顺式消除;无动力学控制,故得热力学稳定产物(Hoffmann型;E型)。也可用*原酸()酯进行热裂。

7.制备

(1)酰卤:用SOCl2制备(生成SO2,为中性分子,利于反应发生)。

也可用PCl3、PCl5,但要控制用量以防发生Hell-Volhard-Zelinski反应

(2)酸酐:用或RCOCl将羧酸酰化。

也可直接由羧酸失水制得(但HCOOH会生成CO)。

(3)烯酮:β-消除形成C=C(可以消X2、XH)。

(4)酯:可用羧酸与烯、炔亲电加成。

精品复习笔记回顾↓↓

21有机化学考研群开车啦??

??划重点:收费的收费的收费的!非诚勿扰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怎么入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