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南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有机化学实验 [复制链接]

1#

湖南大学课程思*示范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团队核心成员由蔡双莲讲师、赵万祥教授(国家青千)、王兮教授(国家青千)、陶忠林教授(湖南省百人计划)、冯见君教授、刘劼教授、刘强教授、杨文教授、匡永清副教授、史玲讲师和李滔助理教授组成。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树立规范即安全的意识,弘扬工匠精神,具备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使学生成长为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人才。

年“基础化学实验”获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获评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出版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获省级教改项目4项(其中课程思*教改项目1项);省级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20多项。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利用网络资源和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教学做练”四位一体的教学法。

“教学做练”四位一体的教学法

课程思*开展情况

有机化学实验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结合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联系科技前沿和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专业自豪感、树立身为化学人的责任担当。另外,通过科学家先进事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验三废处理,引入社会案例展示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建立节能环保的意识。让知识讲授既有深度、温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又有新时代中国国情特色,实现了课程知识性目标和育人目标的有效融合。

如萃取技术引入屠呦呦低温萃取青蒿素和徐光宪“串级萃取成功解决了世界级的稀土分离难题”的实例。让科学家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同时探讨我们要发展稀土行业不受制于人,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把我们宝贵的稀土资源用到我们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上,如此方能自立自强。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基本的实验技术在重大成果中的基础作用,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课程思*融入点

本课程包括12个主要教学内容与思*融入点。

1.重结晶实验(陈创天与中国牌晶体的故事)(科学思维、核心技术、开拓创新、民族自豪);

2.正溴丁烷合成实验(李比希的“错误之柜”)(严谨求实,批判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甲基-2-己醇的制备实验(格氏试剂及*鸣龙故事)(有志者事竟成、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四个自信)

4.肉桂酸的合成(屠呦呦与青蒿素;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科学钻研与创新,献身科学、专注目标)

5.安息香的辅酶合成实验(生物催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责任担当)

6.苯甲酸乙酯的微波合成(微波技术)(科技生产力、绿色化学与化工、新能源、新材料)

7.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邓卫平的基于自活化循环的Beckmann重排)(科学思维、科技自信、民族自豪、绿色化学)

8.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乙酰乙酸乙酯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意识、工匠精神)

9.萃取技术(屠呦呦低温萃取青蒿素及徐光宪“串级萃取理论”分离稀土)(核心技术、基础创新、技术强国、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思维)

10.实验试剂使用及实验数据记录(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

11.乙醚、乙酰苯胺等的使用(知法守法、远离*品,珍爱生命、社会责任感)

12.设计实验(学以致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科学素养)

课程成立了专门的课程思*教学研究团队。运用团队教学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强互动交流,确保课程思*育人质量,并建立了完善的课程思*评价体系。该课程在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工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形成了相应的示范教学案例库、教学示范视频和宣讲报告,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并逐步在其他如医学、环工等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连续五年学生评价均为优,并获同行和专家认可,团队成员获多项教学奖,并多次参加课程思*教学研讨会并作大会邀请报告。

课程采用“教学练做”四位一体教学法,“三段两线一中心”教学模式。多维度、多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入科技前沿和生产生活实际,提升知识深度,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安排文献查阅拓展视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归纳总结能力;展开拓展训练、实验改造、分组实验设计及开放实验等增加实验难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助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强化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紧密融合,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课程创新

1.创新课程体系。改变基于设定结果的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引入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事件或问题,引导学生从认知到思辨、感悟和实践,构建正确“三观”。了解科技前沿和生产应用,让思考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思维从当下拓展到国家需求和人民健康的重大科学问题。宏观设计实验内容,知识传授中承载了科学素养、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创新。规范学生实验过程,强调规范即安全,强调启发式互动教学和主动参与式合作学习。采用混合式、多元化实验教学,将课程目标体系细化为线上、线下教学目标,发挥线上时间自由、自主学习及考评方式灵活等优势,更科学地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课程思*内容的实效性。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大数据及时反馈,反向设计,持续改进。

3.创新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细化评价标准,利用信息技术,依靠大数据支持实现全过程、立体化评价。计分标准科学,可操作性强。

文稿

蔡双莲

编辑

陈佳巍、王莹

审核

张琳、刘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