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聚碳酸酯(PC)可分为脂肪族类、脂环族类、芳香族类等,但受加工性能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制约,只有双酚A型芳香族聚碳酸酯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聚碳酸酯合成方法有很多,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法等。目前已工业化,且大规模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按化学反应原理分为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法,按原料来源中是否有光气分又可分为光气法和非光气法,核心原材料都为双酚A,与环氧树脂一起争夺国内现货资源相对有限的双酚A,造成市场经常性的大涨。
好消息是,国内科研团队为聚碳酸酯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青岛科技大学李志波教授团队在有机催化合成CO?基聚碳酸酯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催化CO?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多种聚碳酸酯:从高压高温到温和条件”为题,于年11月4日在线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CO?是最具吸引力的C1可再生资源之一。开发高效催化剂,实现在常温常压下CO?基聚碳酸酯的选择性合成,可以降低能耗并减少碳排放。以CO?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对解决温室效应和白色污染两大环境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有机磷腈/TEB催化CO?和环氧共聚合成CO?基聚碳酸酯
近期,李志波团队开发了新型膦腈催化剂:2,4,6-三[三(二甲氨基)亚氨基膦]-1,3,5-三嗪(C3N3-Me-P3)和2,4,6-三[三(1-吡咯烷基)亚氨基膦]-1,3,5-三嗪(C3N3-Py-P3),并用于酸酐和环氧化物可控交替共聚。该团队进一步发现有机膦腈/三乙基硼(TEB)可以高效催化CO?和环氧环己烷(CHO)共聚,并获得理想的催化效率,可制造高性能聚氨酯。
该研究丰富了CO?和环氧共聚的有机催化体系,特别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CO?基聚碳酸酯,为CO?的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End责任编辑:田利锋联系邮箱:tianlifenghgxcl.org.cn联系(微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