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秋分丨香气醉丝路,木叶动秋声中国一带一
TUhjnbcbe - 2023/6/18 20:37:00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

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丹桂飘香。

桂花,作为一种天然香料,

不仅可以用来做熏香、沐浴,还可以佐食、入药。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的新时期时期。

《楚辞》中既有运用“美人香草”的比附,也有对高洁情操的赞美。

《*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将香料的用途扩大到医学领域。

(陕西雍城遗址的战国时期的凤鸟衔环铜熏炉)

从古代起,东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就有对香料的需求,对香文化拥有共同认知。

香料是除瓷器、丝绸外,古代丝绸之路上常见的重要货物。

丝绸之路也因此变得香气扑鼻。

香料贸易不仅带动了古代中国与异域国家经济往来,

还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优秀的世俗文化、自然科技、医疗卫生知识的交流、借鉴、发扬、创新,

西南丝绸之路、麝香之路,皆因香料贸易而起。

唐时,仅西州-敦煌一线的药材市场上的香料、药材就多达余种,

且以波斯、印度、东罗马帝国、阿拉伯民族地区的香药、药材为多。

年,福建泉州发现的宋代商船中,沉香、檀香、降真香等香料木湿重达到多斤。

《听琴图》(局部),是宋徽宗赵佶的自画像。

松荫下,一人焚香抚琴,左右分别端坐着红袍、青袍听众和一名童子。

《博物志》中对汉武帝用西域使者所献香药祛疫的记载十分细致。

“后长安中大疫,宫中皆疫病。帝不举乐,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瘥。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阿拉伯输入的乳香、芦荟、龙涎香等药材至今为中国医学界广泛采用。

作为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材藏红花,“祖籍”为西班牙。

一些阿拉伯、波斯商人从此举家迁入中国,世代以经营香料、香药及传播香文化为生。

波斯药商后裔李珣,把家安在了中国四川,

他所著的《海药本草》一书,对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曾作为香料的胡椒,在马来西亚大量种植,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

数代人的艰辛繁衍带动了当地社会发展、促进了文化融合。

此外,印篆、凝和、熏佩、涂傅等香文化的系统发展,

更是丰厚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民族交流的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丝绸之路香气博物馆开张。

一起来看看传说中的香~

此图出自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宝典《科勒药用植物》。

从图中可以看出,龙脑香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花为白色,叶子、花和果都有香气

龙脑香具有类似樟脑的香气,

原产于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

大约于隋代传入中国,可用来入药、食用、熏燃、熏茶、祭祀等,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时,曾回忆她身上的龙脑香气。

(清末民国日本来渊绘《唐玄宗杨贵妃吹笛之图》局部)

迷迭香是唇形科下著名的香料植物,原产自欧洲、北非及地中海沿岸,

可用于提取芳香油,调制香水,晒干后就变成厨房常用的调味料。

早在魏晋时,迷迭香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主要用于熏香、驱蚊和辟邪。

魏文帝对这种“扬条吐香,馥有令芳”的植物青睐有加,

曹植、王粲等各作有《迷迭香赋》,

辞藻华丽,不吝赞美。

丁香,又指丁香属植物树上的花蕾,香气宜人,

原产于南亚、东南亚及马达加斯加。

中国汉代,丁香被用于权臣面见皇帝前咀嚼,以清新口气。

传入欧洲后,被大量用于烹饪和熏香。

安息香,从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树干上提取香脂,干燥后的产物,

呈*色,是制作高级焚香的原料。

“生南海、波斯国,树中脂也,转过桃胶,秋月采之。”

这里提到的“波斯”、“南海”正是香料的两大来源地伊朗和印度尼西亚。

安息香在中国主要用于中医和佛教法事,后融入日常生活。

苏合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树脂类香药之一,

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或提炼精油,亦可药用,能开郁化痰,行气活血。

如今绝大多数治心绞痛的急救中药都含有苏合香成分。

(鎏金银香囊)

苏合香原产于小亚细亚的南部、非洲、印度、土耳其。

东汉时已多有使用并深受推崇。

据《梦溪笔谈》载,宋真宗还曾以苏合香酒赐臣下调补身体。

彼时,熏香之风在宫庭和上层贵族之中盛行,

如皇帝的宠妃和贵妇以香汤沐浴、官员上朝要随身佩香,向皇帝奏事还要口含香料等等。

(卡式乳香树)

乳香之路是西亚阿曼前“来”中国之路。

乳香是橄榄科乳香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除了用于制香,乳香也是常用的中药材,可行气活血、消肿生肌,用于治疗多种病症。

魏晋南北朝时,乳香已有较多使用并收入本草典籍《名医别录》。

多用作香料,至唐代后被看作是中药上品。

此图出自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宝典《科勒药用植物》。

没药树原产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以及西亚的阿拉伯地区。

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乳香、没药贸易更加繁忙。

“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

曾作为中国乳香的重要供应地的阿曼的佐法尔地区,

也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

檀香能被国内民众广泛认知和使用,得益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它是古印度人最常使用的香料,香气浓烈,纹理细腻,焚香、雕刻两相宜,

后来逐步用于中医。

(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信仰面貌)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法华诸香”就包括檀香、沉香、多伽罗香(奇楠)等名贵香料。

北京雍和宫有一座用檀香木雕刻的高26米,直径3米巨佛像。

是西藏七世达赖喇嘛为了感谢清*府帮他平息了叛乱,请能工巧匠雕刻而成的,

当时把檀香木运到京城就花了整整3年时间。

作为香料的胡椒粒,西汉时从陆路传入中国,常被用于宫室装饰,

以椒和泥涂墙壁,取其温暖、芳香、多子之义。

汉武帝时,皇后所居的“椒房殿”便是得名于此。

这种古代印度大量出产的著名香料,同时远销欧洲。

包括胡椒在内的商品需求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贸易的渴望,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便开始了。

总的来说,中国本土香料还是比较贫乏,但仍有香料传出。

肉桂就是其中之一,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原产自中国广西。

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后,受到西方人的狂热追捧。

《博物志》中记录道:

“桂皮油价格高达-便士每磅,这相当于一名罗马士兵6年的工钱。”

生姜,国人最熟悉最常用的香料,产自亚热带地区,中国也有种植。

传入欧洲后,曾被当作非常贵重的香料。

在英国,一磅生姜就可以交换一只绵羊。

后来,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姜又传到了墨西哥。

现在,我国的姜仍在欧洲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都有很大的出口量。

借助香和香文化,古代中国与异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

借鉴、融合和创新。

物质成果和精神产品的互通有无,

推动了世界各民族的互相认知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张广琳审校/王沥慷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

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

yidaiyilu.gov.cn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分丨香气醉丝路,木叶动秋声中国一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