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色细藏香故宫博物院藏
香料是清代宫廷生活中不必可少的元素,体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清宫不仅使用单一香品,还将各类香料进行合成,以合香的方式制成香品使用,这些香品包括香饼、香丸、线香等。在使用上不仅有熏香、佩香、入药、祭祀等日常用香方式,亦用于赏赐及制成器物,形成了清代宫廷独特的用香文化。
新用户注册紫禁城APP即可获赠年全年电子杂志
清宫的各类香品
清盘香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所用香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品类,既有植物香料,又有动物香料,还有合成的香品。有使用单一香料的情况,但更多的则是各类合成香品,在合香时,也充分考虑到各种香料的属性,使不同香料所长融合不冲,所谓「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
清四色香故宫博物院藏
单一使用香料除入药和制作器物外,多将香料制成小的香饼、香丁、香片、香丸、香面或盘香和线香以使用。
香饼较多为合香,圆方不等。香丁则是十将整块香料进行分割,多为单一香品。将香料研碎成香面,多在香斗、印香炉等具有一定容积的香具中使用。每逢元旦、端午等大节,清宫都会制作一定数量的香斗,并在每个香斗内配置数量均等的香面。盘香也是合香,以香料制成盘状,与我们现在的蚊香相似。
养性殿二层佛堂
线香也多为合香。线香在明清时期逐渐成为主流香品。随着清廷对藏传佛教的推崇,藏香大量进入宫廷,一跃成为宫廷用量最多的香品,这些藏香基本都是线香。
清宫的香事
香料在清代宫廷中使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重要祭祀、殿堂熏香,小到私人佩香、入药,更以珍贵赏赐或制成观赏器的面貌出现。
坤宁宫喜房二楼小佛堂及陈设
祭祀
在历代的皇家祭祀活动中,焚香都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在丝丝的青烟笼罩下,显示了皇权的神授天命。清代宫廷对萨满教、汉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等大都持尊重的态度,因此清代宫廷的祭祀活动非常频繁,既有礼制性的祭祀活动,又有一些非常规的官方祭祀活动。
清莲头香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各类香供成为皇帝与神明「沟通」的媒介,传递着皇帝的意愿。清代,不同祭祀场所所用的香料都有一定的规制,这些制度化的仪式也是清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家佛堂用香
清代尊崇藏传佛教,广建佛堂,「凡西藏所有,在此无所不有」。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中正殿念经处的建立,标志着宫内藏传佛教活动的制度化,藏传佛教已成为清皇室重要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清宫的礼佛亦超越了普通的民间信仰,具有鲜明的皇权特色—确立了帝王在藏传佛教中的权威。清宫佛堂上香一般都用藏香。
清莲头香故宫博物院藏
除藏香以外,清宫在日常礼佛时所用香料主要为沉香,且多数礼佛宫殿都会有沉香月例。除了藏香与沉香,清宫佛堂内还会用到「攒香、速香、降香」等其他香料,而这些香料的用量相对较少。
皇家寺院与道观用香
佛经把香作为一种修行的方法,以香讲述佛理和修持功德。而在道观中也以行香作为修行,在修道、法事活动中,香料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
各类祭祀活动用香
清宫将香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祭祀场所,这些祭祀用香料也是由内务府发出,有负责祭祀的官员领取。不同场合选用香类不同,祭祀天地祖先用沉香、速香、降香和檀香比较多,而祭祀山神、河神及关帝庙等神祗往往多用藏香。
宗庙69
孝道一直被清代统治者所重视,因而宗庙祭祀也就成了清代统治者垂范万民的重要标志。清代皇帝的宗庙主要是太庙和奉先殿、寿皇殿、安佑宫、绥成殿,在宗庙内皇帝每年都会举行数次甚至数十次的祭祀,而每次祭祀都会用到大量的香料。
清母丁香故宫博物院藏
陵寝69
所谓「孝莫大于尊亲」,清代皇帝十分尊崇陵寝祭祀,这既是一种表达哀思的方式,同时也表明了皇家正统的延续性。祭祀时,则由柏唐阿点燃隆恩殿外炉内的檀香,皇帝或祭奠之人上前上香。
祭坛69
天地祭祀是古代专制王朝充分表达自己权力的重要手段,表明皇帝是代表天统治万民拥有社稷江山,这也是儒家对政权合法性的一种重要践行方式。清代祭坛祭祀所用香料非常多,以天坛为例来看,档案记载每次天坛祭天「用描龙圆柱沉香一炷,沉香饼十二个,降真香饼二十四个,圆柱速香三炷,速香一百五十块……」等等,且以沉香、速香和降真香为大宗,颇具规模。
清麝香故宫博物院藏
熏香
熏香,即将香料加热,使其散发香气,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日常用香方式。清代宫廷燃香可分为居室燃香和室外燃香两类。室外燃香是宫殿外的香炉或一些特定的场所燃香,且以宗教祭祀活动居多,不再赘述。室内燃香因居室差异而又有所不同,大殿内的香炉多体大粗重,如从三大殿中的宝座边的布置来看,多是香筒、香炉搭配一些其他动物香熏,体量颇大。体积大的香具适合燃烧较大的香品,不但可去除屋内的浑浊气味,香烟袅袅亦可渲染皇家居室的神秘气氛。
清沉香油故宫博物院藏
在后宫内,由于居室相对较小,一般使用体积较小的香具,所用的香品也多为香气清新淡雅的类型,如沉香、龙涎香等。龙在大量的清宫绘画中,皇帝及后妃的桌上都会有小型的香炉,《清人画慈禧佛装像轴》图中,慈禧身边就放置有精致的仿宣德青铜香炉,其中升起的缕缕青烟将扮作观音的慈禧映衬的仙气十足。这些小香炉内放置的一般是沉香一类的香料。
药用
香料最早就是作为药材使用的,是药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宫也将香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使用,在故宫博物院所藏《乾清宫·续入库贮陈设油露药材等项档案》中,有大量使用香料入药的记载,有丁香、青木香、沉香、龙涎香、东莞香、安息香、宣德甜香、白檀香、紫降香、伽南香、唵叭香、鸡爪香等十几类。
清清宫旧藏檀香油等格式药用香油故宫博物院藏
赏赐
香料自古就受到贵族的推崇。清代皇帝往往会赏赐一些香料给臣下或藩部王公等,作为联系双方感情的纽带,如雍正时三大名臣之一的鄂尔泰就受到皇帝数次赏赐沉香的优渥。
不论是从香料的品类、数量、使用、器具的制作还是相关的制度等方面来讲,清代宫廷的香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用上清宫对香料可谓做到了物尽其用,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不仅出于宫廷对各类香料器物的喜好,清宫数量庞大的香料也为其提供了条件。
原文作者:曹乃山原文来源:《紫禁城》年9月刊《清宫香事》
《紫禁城》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古代女性发髻间的岁时节物之秋冬篇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