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末界的朋友一起聊天时,谈到关于粉末流挂的事情。有的人认为只有白色粉末才会流挂,殊不知虽然黑色粉末的吸油量大但也会出现流挂的现象。流挂主要影响了工件的组装和美观。对于影响流挂的因素大家是众说纷纭啊,有说基料份太高,有说炉温升温过快,也有人说树脂的软化点过低等等。对于如何解决多数人认为当出现流挂时首选的方法是降低配方中的基料份,有部分人说内挤白炭黑,当然也有一部分粉提出应该选用软化点高的树脂并控制粒径等等。面对不同的说法,谁也没有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最终答案。其中树脂份的高低到底对流挂有没有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所以今天我设计了这个实验,在这里我只针对基料份占比对流挂的影响来做一些测试,希望给粉末界的工程师朋友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我们来做个不同基料份白色配方的对比
原料
F1(50%)
F2(60%)
F3(70%)
F4(80%)
GH-
TGIC
35
42
49
56
流平剂
10
10
10
10
光亮剂
6
6
6
6
安息香
3
3
3
3
钛白粉
硫酸钡
0
总量
0
0
0
0
测试结果
项目
F1
F2
F3
F4
胶化时间/秒
℃.3
.4
.6
.1
斜流长度/毫米
℃76
88
黑色配方的情况
型号
F1(50%)
F2(60%)
F3(70%)
F4(80%)
F5(90%)
GH-
TGIC
35
42
49
56
63
流平剂
10
10
10
10
10
光亮剂
6
6
6
6
6
安息香
4
4
4
4
4
MA-
7
7
7
7
7
硫酸钡
73
总量
0
0
0
0
0
测试结果
型号
F1
F2
F3
F4
F5
胶化时间/秒
℃.1
.9
.2
.2
.2
斜流长度/毫米
℃37
51
65
73
91
从以上数据很明显的发现:随着基料份的增加,体系的胶化时间不断减小,而斜流长度趋向于变长。也就是说增加的基料份,体系的反应速度变快,不足于抵消体系粘度的降低带来的流长的变化。
结论:在粉末涂料中出现流挂的现象,基料份的降低确实对流挂有帮助。1.随着基料份的降低体系的粘度高,流动性变差。2.基料份的降低,上粉变差,也从另一方面帮助粉末解决流挂现象。当然做为一个粉末人,我更希望通过别的方法解决流挂现象,因为基料是粉末涂料的成膜核心,减少用量会带来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更希望通过增加反应速度(加催化剂)或者增加吸油量大的填料(碳酸钙、滑石粉、膨润土、高岭土等)来解决流挂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