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药,须久煎以去其*性,如麻*需先煎,去沫,一般是先煎15分钟左右,再将煮出来的泡沫去掉。
附子也要先煎,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一般来说,少量用附子时候,先煎30-40分钟即可;如果是大量用附子(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保证药性下沉,否则,后患无穷。后下药需要后下的药:芳香辛散类药,久煮易失效的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后下。一般来说,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三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二煎的时候,后下药一起煮即可。还有的药,有时候需要后下,有时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如果要用来通便,则宜后下,如果不用来通便,则不后下。熬药的时长熬药的时间,指煮开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时间,一般是10-40分钟。一般来说,走上焦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走下焦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总体来讲,药熬的时间越长,其性越往下沉,药力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熬药的大忌熬药的时间一定要掐准。很多人熬药熬忘了,导致久煮,这样非常影响疗效。还有人熬药忘了时间,把药熬糊了,再加水以图补救,这是熬药的大忌,因为此时,药性已经变了,这一剂药已经熬废了,不能再喝了。煎药的次数一般的药物煎煮两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况下,也可以煎煮三次:▲第三次煎煮出来的药液,就比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药物有健脾之功,对于脾虚者很适宜。
▲内含龟板等贵重且养阴的药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
▲用于皮肤病的内服药,第三煎的药液可以用来外洗。
▲有些特殊的病种所配的方剂,需要用上一剂药的第三煎药液代水来煎下一剂药。这就要遵医嘱而定。
贵重药丨另煎
需要另煎的药:很多贵重药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药同煎造成浪费,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混合服用。包煎需要包煎的药:如滑石、米糠、旋复花、茅花、密蒙花、蒲*、五灵脂等,它们本身或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需要包煎;车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药罐,导致糊底,也要包煎。一般用纱布包裹。包煎药需要同群药一同浸泡。粉剂丨冲服需要冲服的药:很多贵重药物及用量极少的粉剂药物,需要另行冲服。即在服药时用药液冲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贝粉、珍珠粉、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熊胆、牛*、冰片等。烊化需要烊兑的药物:胶类及糖类药物,需要先烊化,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
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烊化的方法:一般采取隔水蒸,将药物放在一个小碗里,加水少许,再将小碗座在沸水中加热,不久小碗中的药物即烊化。烊化服药的时间服药时间,其实很好记,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让药在病位上多停一会。
一般来说,如果病位在上部,药宜于饭后服用,这样饭把药顶在上面;
病位在下部,药宜于饭前服用,这样饭能把药很快往下压。
如果没有明显的病位,可在两顿饭之间服药。
有些方子比较特殊,比如鸡鸣散,要在早上鸡鸣时分服用,这就要具体遵医嘱而定。
免煎剂丨下下策现在市场上有免煎剂,是从药物中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只需要将其冲服就可以了。
但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业界尚无免煎剂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可依,免煎剂难免良莠不齐。
所以,在实在没有时间和条件熬药的情况下,免煎剂是可以用的,但只要有了时间和条件,还是用标准的中药饮片熬制更好。
当日药,当日服不要喝隔夜药。
中药一般都是每天一剂,当天的药当天熬,当天熬的药当天喝,不要使药液隔夜。
有人喜欢头天晚上把药熬好,第二天喝,这是不妥的。
除非实在没办法,最好起早把药熬好,当天服用。
不宜加糖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
比如:
▲白糖性平,滋阴收敛;
▲红糖性温,能活血;
▲冰糖甘寒生津。
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药渣的处理:按传统民俗,药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对路”之意。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因为铸洛钟所用之铜是从西边的铜山采来的,两者之间仍有冥冥的联系,所以铜山崩时洛钟会有响动。人喝下去的药液跟药渣本是一体,它们虽然分开但仍有联系。
所以,不要把药渣倒在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这样也会影响药效。
这一条,虽无现代科学依据,但这是中医前传后教的东西。
奉劝诸位,若有条件,还是遵循为妙。
这是迄今最全、最细、最正宗的煎服中药法则,完全依据传统中医的思路。
当然,有的方药熬法比较别致,也有的医家对熬药另有要求,如果医生对熬药另有交代,还是要遵医嘱。
文唐略1,疫情期间,唐略老师开讲《瘟疫论》《八大传染病》,均是免费的公益课程,欢迎各位同仁转发,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我们一起学习。2,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完整讲座录音。3,加注明:“入群学习医案”。点“阅读原文”进入讲解录音: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