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荷珍的西街
TUhjnbcbe - 2022/4/13 17:18:00
彭洋医生 https://www.zghy.org.cn/item/435904504229974016

荷珍的西街

荷珍是一位与我素未谋面的老人,年出生于木渎西街一个四口之家,父母经营老园上一个香作坊。香束是用榆树皮磨成粉揉制而成的,按照长短和粗细的不同,分为安息香、供佛香或八月半用的斗香等。从前木渎多榆树,木渎十景之中就有“山塘榆荫”,想来榆树皮是不愁收的,不过香作坊的利润实在太薄,荷珍在粗茶淡饭的清贫中度过了她的童年。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街市井,荷珍如数家珍,上岸的沈家布店、陆巧生竹器店、唐铜锡店、丁德祥白铁店、高祥号纸店、金玉宝香店……下岸的朱保荣地货行、张洋五钱量店、姚阿华皮匠店、*木器箍桶店、陈二房纸模店、斜桥堍的蔡灯笼店……她将整条西街的众生景象和悲欢离合娓娓道来,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淳朴年代的古镇原貌。当年光景,或许仍可从今日西街那些老屋旧店一窥端倪,它们勉力支撑在岁月的洪流中,于风烛残年相互搀扶倚靠,仿佛随时会像骨牌一样共赴倾圮之约。而有了荷珍的笔述,它们将不至于泯然于尘土,那些真实的往事仿佛有了去处。荷珍的日记里,其实不止有西街的故事,还有城隍爷的样貌,庙场汛的热闹,疯狂的破四旧,中市街的批斗,以及农历新春里那些久违的年味和岁礼,它们如此生动鲜活,远比笼统的地方志更让人乡情与共。往事悠悠,透过这些日趋凋零的故宅,仿佛看见先辈们伛偻的背影,小镇,就是这般日复一日地走来。木渎,并非盛名之地,并无多少人为它著书立传。桥头的茶楼里反反复复戏说着西施和吴王,街上的游客心心念念探听着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市井村野里的布衣芒屏,从来乏人问津,就像秋风拂过时间的荒原,无名的花海渐次幻灭,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历者,能像荷珍这样在耄耋之年秉笔追忆,将小镇的故事薪火相传。可能我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有一天,会有个后来者缅怀我这个先民,就像我今天向荷珍致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荷珍的西街